《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33连载 作 者:冯精志 吴晓平 第二章第 4节 150-155页2025年3月 28 日 4、走了一段弯路:与无政府主义者结盟 维经斯基不是冲李大钊和陈独秀来华,是柏烈伟把李大钊带到维经斯基跟前,李大钊介绍陈独秀。陈独秀办报,李大钊管图书馆,手下都没有兵卒。维经斯基要找的是可合作公司,而不是个体户。 当时中国已形成一定气候,而且释放出一定社会主义说教的只有一家,即无政府主义组织。无政府主义要旨是反对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间的自助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是由自由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第一个自称无政府主义,提出以自发性秩序为根基的社会理论,后与与共产主义者断绝关系。阿历克塞·克鲁泡特金1842生于莫斯科,无政府共产主义创始人,主张“没收全社会的财富”来废止私人财产,并以自愿组织、无阶层分别的网络协调经济运作。他主张在无政府共产主义里“房屋、田地、和工厂都不再是私人财产,而是归属于公社或国家的。”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古已有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勾勒出典型环境:“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接近后世向往的“新村”,人们过着无政府、无剥削、无强权的田园诗般生活。 中国历经经两千年皇权统治,按说百姓被训练的相当乖巧,其实中国人的驯良中蕴含着暴戾基因,成为世界上爆发农民起义最多的国家。乱世中,无政府主义对部分人的胃口,容易招来拥趸。辛亥革命后如毛泽东所说,“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就这么着,无政府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主张建立无政府集体主义或无政府共产主义。这剂汤药,还挺管用。 1884年,广东香山县石岐镇刘家添子刘师复。1904年赴日留学,回国后装配炸药不慎爆炸,左手五指俱废,从手腕处截掉,仅存右手,解归香山县监禁,出狱后组织支那暗杀团,1911年8月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炸伤水师提督李准;10月李沛基炸死广州将军风山。辛亥革命后,支那暗杀团完成历史使命,宣告解散。 1912年2月,刘师复在杭州白云寺成立心社,是自我约束的道德组织。5月,刘师复和莫纪彭、郑彼岸创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名晦鸣学社。1913年8月,刘师复在《无政府浅说》一文中认为“实行共产主义,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贫富之阶级既平,金钱之竞争自绝,此时生活平等,工作自由,争夺之社会,一变而为协爱”。刘师复积劳成疾,1915年逝世,年仅31岁。 黄凌霜,广东新宁人,曾入北大外文系学习。五四前后参与组织无政府主义团体实社、进化社等。区声白早年参加广州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后考入北京大学学习。五四前后参与组织进化社等无政府主义团体,是《实社自由录》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们反对强权,不承认资本家强权,不承认政治家强权,不承认劳动者强权,强权就该伸腿!不管是阶级战争、国际战争都反对。他们指责布尔什维克国家滥用强权,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一点个人以外的力量的束缚,个人的自由丝毫不容侵犯。他们主张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以公有制度作为理想社会图式。 巴金曾是无政府主义者,“巴金”二字据说取自“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巴金说:“刘师复的墓在杭州烟霞洞附近。30年代我到杭州去过几次,也到烟霞洞去。刘师复的墓碑上写的是世界语。后来我也去烟霞洞,就找不到刘师复的墓了。”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先进思潮前,无政府主义以与专制统治势不两立姿态引导起过积极作用。早期共产党人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陈延年是经过无政府主义这个环节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无政府主义者人多影响大,维经斯基曾经打算借“南陈北李”的声望和无政府主义者合作,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在笼统的共同提倡“社会主义”的目标下取得暂时合作。 苏俄政权形势危重,想在中国争取同情苏俄的势力。维经斯基纵然有强烈急迫感,却不了解中国,来华就找到柏烈伟,而柏烈伟评介的中国进步力量,着重介绍的是无政府主义者。 1920年2月,柏烈伟与黄凌霜邀请陈独秀、李大钊担任“社会主义者同盟”负责人。而“社会主义者同盟”名称的提出者是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他在瑞士成立“国际社会主义民主联盟”,鼓吹无政府主义,宣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马克思主义。 张国焘说,维经斯基原本打算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合作。1929年,他对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讲到中共到成立情况时,说的挺直白:“1920年5月,苏联代表到沪,独秀与其接冾。因为张东荪、陈哲时、姜博若都不成样子,所以找着我们。”这是实际情况。 张东荪扮演过多种角色。跟许多有救世激情的知识分子一样,徘徊在政治与文化间。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对峙中,他抨击袁世凯违反法制破坏共和,指责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是“乱党之罪”;他引进社会主义思潮,又说“吾知过激主义不来中国则已,来则必无法救药矣”;他认为“国民党之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是换汤不换药”,又对两个派别都表示失望,寄希望于另起炉灶,好像决心要两边都不讨好。 1920年4月,维经斯基打算召开革命者代表会议。中国没有布尔什维克,他以无政府主义者为依靠对象。不知对陈独秀说了些啥,陈独秀一度妥协,产生了“社会主义者同盟”。郑佩刚说:“1920年5月间,陈独秀成立社会主义者同盟,后来同年7、8月间,维经斯基、杨明斋曾在陈独秀寓所召开社会主义者同盟会议,传达共产国际精神,讨论积极开展革命工作问题,领导人是陈独秀。” 《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33连载 作 者:冯精志 吴晓平 第二章第 4节 150-155页2025年3月 2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