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总出席曹雪芹研究会学术会 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大学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曹雪芹学会学术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西山,共赴一场学术盛宴。 北京曹雪芹学会学术会在景明园宾馆开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立平、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依次致辞。开幕式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主持。 主会场现场开幕式结束后,主旨发言环节由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白云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启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熙中、北京市海淀区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闫宽、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冯庆华、中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冯精志等同志分别作主旨发言。 段启明教授就《曹寅全集》对于曹学发展的重要性展开思考与阐发;陈熙中教授从《红楼梦》中“冬寒十月”说到“黄天暑热”,以小见大,展现出文本细读与版本考察的深厚功力;闫宽围绕清代清漪园耕织图与水村居与《红楼梦》大观园意象展开文史考察;胡德平从清人徐继畬父子关于夫妇伦理的观点出发,并与《红楼梦》中情节及曹雪芹婚姻相关联,指出那个时代人们呼吁人性、个性觉醒和主张男女续弦、再嫁平权的婚姻观。之后的分论坛环节,学术研讨会分为四场五个议题展开。 研讨首先聚焦于曹雪芹的人文思想。对这一议题的探讨,离不开对作者曹雪芹和作品《红楼梦》的研究和解读。作者研究方面,与会专家围绕曹雪芹的生卒年、曹雪芹西山生活、曹雪芹家族、曹雪芹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研讨。《红楼梦》解读方面,学者们对文本中体现的传统人文哲学思想、美学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曹雪芹人文思想不仅局限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年代。学者们对于《红楼梦》中的女性话题、慈善思想的考察,对于如今社会上广受关注的女性主义思潮、贫富差距等问题,仍然具有跨时代的启发价值。 学者们还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了书里书外的地理坐标,特别是以大运河为线索展开文史考察。《红楼梦》中的物质文化也是广大读者热爱且关注的内容。红楼美食、服饰、建筑等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具有很高的热度。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红楼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也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了解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物质文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北京曹雪芹西山故里凝聚了多年来曹红学者所作的文史考察与研究工作,也为学术理论成果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物理空间。十几年来,以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为首的曹红文化活动扎根于曹雪芹西山故里,以曹雪芹《红楼梦》为题材的文创产品使“红楼梦精雅生活”方式得以具象化体现。与会专家围绕这些现象与成果,对“曹雪芹西山故里”的建设研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期为广大《红楼梦》爱好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资源与服务。 此次学术会的召开,既是对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的曹学、红学学术成果的梳理与回顾,也是对数字时代进一步开展曹红学研究的探索与展望。同时,学术研究并非只是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红楼梦》与曹雪芹更不是新时代里的老古董。学者们对于曹雪芹与《红楼梦》中体现的时代性、人文性与思想性成果的挖掘,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亦有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