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4 作 者:冯精志 吴晓平 第1章 “南陈北李”:南方陈独秀和北方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有几位,而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重要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是共产国际成员及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在中央没担任职务。相比之下,陈独秀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而且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是安徽人,李大钊是河北人,两位先驱被称为“南陈北李”。 1、草草掠过:安庆—东北—北京 陈独秀原名陈庆同,字仲甫,生于1879年10月9日,原籍安徽怀庆。怀宁有座山,孤峰兀立,康熙年间《安庆府志》载:“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为县众山之祖,无所依附,故称独秀”。陈仲甫曾以“独秀山民”为笔名发表文章。后“独秀”成为名字。 早先安徽治所在安庆,陈家从怀庆迁安庆。多年来,陈独秀声名狼藉,当地政府不把他当回事,顾不上打理相关的文物。近年他名声反弹,但由于早先的疏忽,安庆与他有关的地方无一像样。他生于安庆后营,仅在健康路立了个“陈独秀诞辰地遗址”碑,无以确定具体地点。南水关“陈家大洋房”建于1908年,西头两栋毗连房19间,东头是一排隔成8间的平房,中有花园,临江大门是俄式风格。建成时陈独秀已近30岁。在上世纪80年代,该地被夷为平地。 清末的安庆,九头十三坡,高低错落,小巷曲折幽深。有谁能想到,这座不大的古城居然是中国近代化开端之地。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建内军械所,由此揭开洋务运动序幕。 有人说陈独秀是“官二代”,这种说法有问题。封建社会,当官要有功名,陈氏家族“习儒业十二世矣,而功名俱未显”。清代官制大量孵出捐官,陈独秀的成长其实与猬集拥挤的捐官关联。 清廷以“永不加赋”为祖宗家法,GDP不可能噌噌涨,国赋所得大体是常数,一旦有兵事、河工、灾荒不在常度内又不得不大笔用钱事,就将脆弱的平衡轻易打破,随之而来的国库支绌和计臣束手,不得不另作罗掘,常见的办法是开捐例,也就是卖官鬻爵。这个名堂始于顺治,完备于康雍乾,冗滥于咸同,终于宣统。 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相互补充,部分人通过科举做官,部分人通过捐纳做官,科举、荫袭、保举为选拔官吏三途。咸同两朝,绵延战争造成捐例久开不闭,筹饷名义下造出大批捐纳入仕者,还有得军功和因军功而保举者。官场是个有限的空间,太多人沿捐纳、保举涌入其间,满坑满谷的候补官成为与历史相伴随的特殊群类。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陈独秀的祖父陈章旭挺积极,率子陈衍藩入淮军。清廷银子不凑手,能勉励将士的只有许愿官职,陈章旭父子分别获候补知县、候补直隶州府。对于陈章旭而言,不过是在战场用性命搏日后有望当县太爷的可能性。战争结束,他依旧是布衣,戴着“候选知县”的名头,到死也没有沾过一官半职。 陈独秀自传里忆及祖父,比他年长60岁,整一个甲子。陈氏宗谱称“学问极其深醇,周济极其慷慨。据城郭而恶奢华,老成足羡;入公门而操笔墨,官长咸称。”老人管教孙子甚严,不听话就打,下手挺重。1889年(光绪十五年)老人辞世。那年陈独秀10岁。 陈章旭膝下有衍藩、衍藻、衍中、衍庶兄弟4人。陈独秀生父是陈衍中,秀才,捐八品官,客死苏州教席。陈独秀5岁过继叔叔陈衍庶。陈衍庶字昔凡,先娶桐邑拳庄方氏,续娶谢氏,侧室邵氏,无子嗣,对陈独秀说: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先苦读几年,把书念好! 1896年,陈独秀考秀才,试题是从四书五经中抽某句下半句与下一文句上半句拼凑。出不通的试题,就用不通回应。他把《昭明文选》和《康熙字典》上晦涩文句和难字牛头不对马嘴地串在一起,未曾料想中了秀才。他说:“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秀才是最低等级学位,谋不到官位,举人才能当公务员。考举人称乡试,陈独秀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结果落榜。 陈昔凡中举后,在辽宁西北新民府做官。明末清初,移灾民到此垦荒,乾隆初置新民县,光绪年间升新民府,首任知府叫增韫,蒙古镶黄旗人。增韫任新民府知府时收编一人,这个人叫土匪也行,叫逃兵也行,个头不大点儿,名张作霖,祖籍河北大城,生于辽宁大洼县张家窝棚,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学过木匠,赶上甲午战争爆发,投入台毅军,不久携械潜逃,加入土匪。甲午战败,辽西散兵游勇成群,各地成立自保组织,名大团。1900年,张作霖在赵家庙成立大团。按说社会秩序稳定后,地方自治武装失去存在价值,应予遣散。商会考虑到遣散武装,团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拟将武装交政府。 张作霖得以发迹,仰仗俩恩人,都姓增。头一个是盛京将军增祺。裁撤大团风颇盛,张作霖略施小计,派手下扣留增祺三姨太,后来个“英雄救美”。三姨太向老公转述张作霖愿归顺,增祺有啥说的,按属地管理规则,批示新民府承办收编事宜。另一个是新民府知府增韫。增韫命张作霖到新民府听候点编,冠名巡警前营马队。张作霖和弟兄们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实现了身份的重要转型。 陈昔凡在凤凰厅任同知,同知即清朝各州的副职。别看增韫和陈昔凡是上下级关系,却说得来,成了换帖兄弟。也就是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子。 1898年,陈独秀赴嗣父处。次年底,义和团在山东起事,东北不安生,他回安庆。也就是说,他在东北滞留一年多。 增韫离开后,陈昔凡接任新民府知府,也接过增韫收编的张作霖,每逢出巡,张作霖充卫队首领,平日里,带兵守卫知府。那时张作霖已二十七八岁,想学点文化。陈衍庶公务之余常挥毫作画做诗,他耳闻目濡,萌生要拜陈大人为义父的念头。 《中华老字号·沈阳卷》说陈昔凡“不允”,原因是收绿林为义子玷自家门第。当面不好拒绝,敷衍了之,让张作霖跟侄儿一起读书习字,他圈点教读。就这样,张作霖与陈独秀成了同窗学友。 陈独秀遗墨中为什么不见张作霖只言片语呢?他性格刚烈,宁愿过寒士生活,从不提起官运亨通的嗣父。再说,张作霖后来杀害了中共的另一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更没有必要提及此人。 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作战双方需大量马匹,商人从蒙古运马匹来辽宁,陈昔凡借此捞了一把。拿着大把的钱做啥?他拿出一万两银子,让张鸿瑞在北京开办崇古斋古玩铺。 崇古斋匾额是同治状元陆润痒所书,陈昔凡是后台老板,陈独秀是少东家。《古玩史话与鉴赏》中说,1904年崇古斋开张,陈独秀去过崇古斋。陈重远《古玩史话与鉴赏》述,辛亥革命后陈昔凡赋闲,住北京琉璃厂崇古斋后院,不插手崇古斋业务,续弦是北京西城宦家之后谢氏,掌管家中一切。陈昔凡去世后,北京、沈阳的两家崇古斋古玩铺由谢氏经营。崇古斋老掌柜张鸿瑞去世后,谢氏指派张鸿瑞的大徒弟牛在如掌管。1917年初到1920年初,陈独秀在北京生活,不住在崇古斋后院,租住东华门附近的箭杆胡同20号。 1940年牛在如去世,陈独秀子陈松年委托张鸿瑞徒弟李卓卿掌管北京、沈阳两家祟古斋古玩铺。解放后公私合营时,李卓卿将陈独秀子陈松年所写信件交出,该信落款为“守制人陈松年”。1958年,琉璃厂文物商店并店经营,崇古斋老字号被取消。 A、《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连载5) 作 者:冯精志 吴晓平 0909,10-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