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八十三 2024年 8月 5 日 第350—355 页 第8章
1971年8月4日,耄耋之年的董必武接见了几位党史工作者,说起李汉俊对他的影响:五四运动时,各种思潮都表现出来了,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等,最厉害的是无政府主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介绍《马克思主义入门》,看《政治经济学入门》。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本钱。 董必武在留学日本时曾接触过马克思主义,但没有留意;在鄂西靖国军时,曾经在教堂报刊上获知俄国十月革命的一些消息,可是那时消息较少且有歪曲。董必武听了李汉俊的介绍后,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董必武与张国恩、李汉俊、詹大悲商议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认为目前能够做的是办报纸和办学校。 他们最初认为办报容易,定名《江汉日报》,拟定了章程、宗旨及募捐章程。董必武从孙中山给他的100元路费中拿出40元印刷股票、章程、宣言。他认识的一位孝感人表示愿意出资金襄助,于是他们商定回武汉办报,并委詹大悲前往闽粤边革命军中募股。但后来那位答应出资办报的孝感人不干了,没有经费,办报计划搁浅。 秋季,董必武与张国恩回到武汉,住在武昌巡道岭湖北省教育会。报纸办不成了,他们想到办一所学校。武汉许多高中级学校毕业的人找不到工作,办私立学校聘教师容易。在办私立大学还是私立中学和专业中学的问题上,他们认为办私立大学和专业中学在资金、设备和教师方面都有困难,而武汉的私立中学不多,招生较易,因而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即从办中学开始,以后徐图扩展。 经过紧张工作,校舍问题解决了,武昌涵三宫的湖北省教育会西北角有个院落,办过学校,院内有教室3间,办公室一大间,还有操场及可供学生住宿用的几间房子。教职员问题也很快解决了,有与董必武、张国恩同住省教育会的湖北普通中学堂的毕业生江文波、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毕业的倪季端,以及与董必武、张国恩同赴日本留学的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他们除刘鼎三在省教育厅任视学外,其余无职业。另外还聘请了陈潭秋等任教师。 在办学经费上,大家商议由创办人募集解决,董必武的一位普通学堂同学、湖北薄圻人雷大同从广东大元帅府回家,路过武昌,听说董必武等要开办一所私立中学,愿列名为创办人,并介绍其同乡刘觉民也为创办人。雷大同出资120元为开办费,其他创办人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刘觉民各捐20元。 为了凑足这20元钱,董必武当了身上的皮袍,时值春寒料峭,幸得同事的棉衣御寒。办学校必须报省教育厅备案,立案基金由董必武与张国恩请在汉口大蔡家巷开设合太正山货行的同乡张平阶出具存款2万元的条子,随即报湖北省教育厅备案。 经过紧张筹备,1920年4月10日,私立武汉中学开学,招收甲、乙两班学生,由创办人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办学。董事长由时任湖北省议会议员的郭肇明担任,因郭曾任两湖师范学校校长,是湖北著名的教育家,借他的声望,学校立案减少了阻力。校长由时任私立中华大学教授的刘觉民担任,刘一贯老老实实教课,政治色彩不浓,可免招人忌,这也是为了减少麻烦。实际主持教务的是董必武。 私立武汉中学既然是中学,就要完成中学段的教学计划,造就中等学业的文化青年。从董必武1963年3月写的《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可以看出:“各门功课首由董事们分担,刘觉民教修身,我教国文,李缄三、江文波教历史,倪季端教英文,刘质如、崔琴甫教数学,刘兼教图画。其余则由陈潭秋教英文,曾雨村教地理,熊连城教图画,手工、音乐、体操请其他学校教员兼教。职教员的配备是很整齐的。关于立案问题,校董事会遵照部定私立中学校章程呈请立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了私立武汉中学的立案。” 从这段话可看出,私立武汉中学与其它私立中学、公立中学一样,很齐全,从董事会到校长、教务、总务、监学、教师都配备齐全,并经过省教育厅批准。该校最先是招甲、乙两个班,共百余学生,教职员的配备足以使教学正常运转。私立武汉中学学生的质量高,192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有4人考取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说:“私立武汉中学设在武昌,是几个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我是创议人之一。”他归纳这所中学的特点是学生报考费、学费低,教职员低薪或不支薪,国文课教学中白话文、文言文兼用,男女同班,还有两个不同于他校的特点:“第七、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报纸书刊,促进学生注意国际国内的时事问题,包括俄国革命问题。第八、迎接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思潮,启发学生革命思想,这在用白话文教国文时更为方便。” 董必武担任两个班的国文教师,选编讲义注意文章的思想性。篇目有《易经·卦爻》、《诗经选》、《离骚》、《礼记·苛政猛如虎》、《西门豹治邺》、《论衡》、《陈胜·吴广》、《金田起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上山采蘼芜》、《木兰词》、《秋瑾传》、《徐锡麟传》、《章士钊与李大钊论厌世书》等。当年私立武汉中学学生、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大使的谢甫生说:“当董老在课堂上以铿锵的语调朗诵秋瑾的爱国诗篇时,充分表达了这位女英雄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1920年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即校长)恽代英等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董必武从利群书社及其他渠道引进《共产党宣言》等书刊供师生阅读,还与陈潭秋指导学生办《武汉中学周刊》(后改为月刊),编写《政治问题》读本。 董必武邀约进步知识分子来校讲学,许多师生受到进步思想熏陶而走上革命道路,后有5人参加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成为中共成立前武汉9位党的早期组织成员中的中坚力量。1927年11月的黄麻起义中,指挥部10名成员中有4名是武汉中学的毕业生。 1920年8月,李汉俊与陈独秀等在上海创建共产党组织,李汉俊写信给董必武,相约在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董必武复信表示同意。与此同时,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来武汉筹备建党。稍后,刘伯垂受陈独秀的委托,带着一份抄写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几本介绍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回武汉与董必武、包惠僧等商讨建党。 董必武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计划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的基础”。董必武回忆录中说:李汉俊经常和我闲谈社会活动情况,告诉我们一些俄国的情况,告诉我们一些马克思主义,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刘伯垂留学日本时与陈独秀结识,並向陈独秀学习音韵学,算陈独秀的学生。刘伯垂从广州回武汉途中,路过上海,访晤陈独秀。陈独秀发展他参加上海共产党组织,并受陈独秀的委托,回到武汉开展组党工作。刘伯垂抄了一份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 《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八十三 2024年 8月 5 日 第350—355 页 第8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