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七十五 2024年 6月11 日 第 310 — 315
第5章 五四之后不久,陈公博自北大毕业回到广州,一面在法政学校任教,一面与北大同学谭平山等人创办《广东群报》,由于得到陈独秀的指导,《广东群报》无形中成了广州共产党组织的机关报。 1921年3月,陈独秀与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等组建共产党广州支部,谭平山任书记,谭植棠管组织,陈公博负责宣传。共产党广州支部成立后,陈公博继续任《群报》主编。 1921年7月23日,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汉俊家举行。李达、李汉俊各自住家,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刘仁静等以北大暑假旅行团名义住博文女校。出身豪门的陈公博住在上海南京路大东旅社,而且携新婚妻子李励庄一起来沪。 一大会议期间,陈公博有板有眼地拿出陈独秀的亲笔信,陈独秀在信中谈了几点意见,包括党员发展与教育、党的民主集中制运用、党的纪律等。会议讨论党员能否当议员或到政府去做官等问题时出现了分歧。这本是正常事,而陈公博却视这种争论为两面派摩擦,互相倾轧而“心内冷然”,“不由得起了待机而退的心事”。 7月30日晚,大家正在开会时,突然闯进个侦探,说走错了门,旋即离去。马林当即决定中断会议,代表们分头疏散,只有陈公博及屋主李汉俊留下。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来了,直至夜深,法国巡捕搜不到可疑证据走了,陈公博才回到大东旅社。翌日,陈公博没有去嘉兴南湖,而是与李励庄前往杭州旅游。 自沪返穗后,陈公博与中共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他与别的一大代表不同,是前清提督的独子,见的场面多,对啥事都不在乎,能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他以参加一大为转折点,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急骤下降,准备出国留学。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中共中央决定联孙反陈,陈公博却写文章支持陈炯明,中央要求他去上海回答质疑。他指责陈独秀干涉他出国留学,并声明绝不受党的羁束,接着声明他与中共中央决裂,不再履行党的任务。他从此脱党。 1922年11月,陈公博在汪精卫的资助下前往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年后,以一篇《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此时国内资助已告罄,他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得不向广东省省长廖仲恺求助。廖仲恺早就欣赏他的才干,立即回电要求他回国,并推荐他加入了国民党。廖仲恺与汪精卫协商,委以陈公博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的重任。1925年,廖仲恺遇刺,陈公博成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成为国民党内炙手可热的人物。 1925年4月,陈公博回到广州,经廖仲恺介绍加入国民党。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他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和广东省农工厅长,接着出任中央农民部长兼广东大学校长。 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公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短短数月,他从刚入党的新党员跃进国民党核心领导层,与汪精卫的提携密切相关。 北伐战争攻克武昌后,蒋介石委任陈公博为湖北新政府的财政委员会主任。随着北伐军进军,蒋介石的总司令部迁驻南昌,将陈公博调至江西任江西政务委员会主任之职,主掌江西新政府大权。 1926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决定迁都武汉,蒋介石出于维护独裁地位的考虑,提出迁都南昌,国民党左、右两派围绕迁都问题展开激烈争斗,蒋介石处于劣势,陈公博劝蒋介石迁都武汉,然后再想办法。蒋介石接受了陈公博的“韬晦”之计,同意迁都武汉,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由陈公博代理组织部长,陈公博成为国民政府中的要人。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分共”,陈公博随汪精卫到南京,联合桂系和西山会议派,逼蒋介石下野,但在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问题上与桂系、西山会议派闹翻,汪精卫被迫返回武汉,成立武汉政治分会,与南京对抗。 陈公博作为汪精卫的代表南下广州,与张发奎打出“拥汪护党”的旗号。10月,唐生智的军队被桂系击败,汪精卫逃到广州,与陈公博会合。为了对付桂系,蒋介石、汪精卫重新勾结,驱逐在广东的李济深。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等乘广州防卫空虚,举行广州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但“驱李”和广州起义成为蒋介石的口实,指责汪精卫和陈公博是“准共产党”。12月,陈公博被迫逃往香港。 1928年,陈公博利用社会上对国民党的不满,创办《革命评论》杂志,提出“改组国民党”,引起蒋介石不满。杂志被封,但为国民党“改组派”的形成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汪精卫、陈公博联络各种势力反蒋,经过几个回合斗争,改组派败下阵来,被迫解散。 《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七十五 2024年 6月11 日 第 310 — 3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