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七十四 2024年 6月 5 日 第 308 — 310页 第5章 5、陈公博:无意中留下一大的“散文” 1892年10月的一天,广州一幢官宅中鞭炮鸣爆,年届60的广西提督陈志美晚年得子,孩子名公博。陈家原籍福建上杭,后迁至粤北乳源,,又举家迁居广州。据陈公博自述,父因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官至广西提督,解职后闲居广州,继续享受俸禄。 陈公博是晚生的独子,6岁起,就在家人陪同下在禹山关帝庙前露天书场听说书先生“讲古”。教九流汇聚处,富家子一般不染指,他却每天下午听说书。书场烧香计时收费,烧完一枝香,交5个铜钱。说书人为增加收入,添油加醋,把故事拉长。他心急,央求父亲买书自己读。陈志美从战场捡了条命回来,认为小孩子不妨多知点东西,成熟前多得借镜机会,不理会陈公博阅读《金瓶梅》等禁书。 9岁至15岁,陈公博在学堂接受教育,教书先生是自命“康梁传人”的梁雪涛,不时说些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故事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他对小说情有独钟。为证实小说里的事,他读《通鉴辑览》和《易知录》,后嫌纲鉴纪事简单,便翻二十四史。阅读顺序跟着阅读小说需要走。为印证《三国演义》,先读《三国志》;为印证《前后汉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接着读《汉书》《后汉书》、《唐书》、《宋史》等,至于南北朝史、元明清史放至最后才读。由于历史与地理有密切关系,他翻地图。由于历史书籍中每多引证经书,促使他重新翻阅经书,为的是进一步求真索本。 大清对陈志美不薄,他却有强烈的“排满复汉”思想。1903年,在革命党人傅起高支持下,他决定率旧部在双门底发动起义。由于消息泄露,起义未遂,而刚满10岁的陈公博目睹了整个过程。 陈志美以“哺聚莠民,图谋不轨”罪,被革去顶戴,并派清军统领朱福全带兵围剿。陈志美见大势已去,力劝陈公博随邓锡英逃离。陈公博只好与邓锡英搭乘木船回到广州。陈志美送走儿子后,把部下遣散归乡,向朱福全自首,承认此次行动纯系个人所为,不涉嫌他人。清军将其押至广州,被处以死刑,秋后处斩。陈公博为救父命,多方奔走,但以前友好皆避而不见。后由于与陈志美有杯酒之交的兵部尚书铁良出面说情,将死罪改为无期徒刑,终身监押。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押在南海县监狱的陈志美被释放,因是反清功臣,担任广东省议会议员。育才书社刚毕业的陈公博被誉为少年英雄,当上乳源县议员。而陈志美却指示儿子求学为主,陈公博遵从父亲吩咐,1917年,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入北大哲学系。 忠奸正伪是中国人最大的道德命题。只有细致还原在那特殊时局中数百万委身投敌者脸谱下的真实面目,则更多同胞身上那些忠贞、坚韧、守节等品质,才能显出其疾风知劲草的真正可贵。 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闯入曹汝霖宅邸,痛打章宗祥后,火烧曹宅。同一天,陈公博原本不打算参加游行,只不过是广东几家报纸的特约通讯记者,才抱着采写新闻的目的随着学生队伍一起出发。示威队伍来到新华门前,排成长蛇阵。他观察了一会儿,便雇辆人力车回去了。 陈公博是同龄人当中较有思想的人。早在1919年1月,陈公博就正式刊行了自己的时政论文《督军问题》,对当时的军阀割据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深得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廖仲恺等人的赏识。 《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七十四 2024年 6月 5 日 第 308 — 3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