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七十
2024年 5月 14 日 第 290 — 295页
学校图书室购置书刊400多种。学友以自学为主,辅导为次。李达任学长期间,开马克思主义专题讲座,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等资料,人手一册。陈独秀、李大钊都应聘担任通函指导。毛泽东曾宣讲《苏联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李维汉宣读过论文《观念史观批判》。邓中夏、恽代英、张秋人等都来作过专题讲演。
1922年9月间,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公开招生。课程如一般中学,但文史教学贯彻进步的政治思想。何叔衡、李维汉、夏曦、姜梦周、夏明翰、罗学瓒等担任过教员。初办时的学生有贺尔康、毛泽覃、陈赓、高文华、张琼等百余人,年龄大者22岁,小者13岁,结束时共有3个补习班,1个初中班,共200余人。
毛泽东总有个念头,那就是恢复《湘江评论》,趁许多同志在自修大学的机会,以自修大学名义创办《新时代》月刊。创刊号于1923年4月10日出版。《发刊词》称:“本刊和普通校刊不同,普通校刊兼收并列,是文字的杂货店,本刊却是有一定主张有一定宗旨的。同人自信都有独立自强的精神,都有艰苦不屈的志气,只因痛感着社会制度的不良和教育机关的不备,才集合起来,组织这个学问上的‘亡命之邦’,努力研究致用的学术,实行社会改造的准备。”“将来,国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国主义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文学艺术及其他学问如何革命,如何建设等问题,本刊必有一种根本的研究和具体的主张贡献出来。”
赵恒惕于1923年4月就处心积虑要封闭自修大学。但由于船山学社的老牌子和党的一些上层关系的活动,没有下手的机会。这年11月,他唆使鄂军的一个连驻扎船山学社,限令学生两天搬出。党动员船山学社社员和教育界上层人士向教育司交涉,赵恒惕不得不撕破自己的脸皮,下了一道“手谕”:“自修学校,着即取消。”并口头向教育界人士表示:“自修大学所倡学说不正,有害治安。”
自修大学和附设初习班、初中部被查封后,湖南省委筹办的湘江学校,于1923年11月24日正式开课。原在自修大学的200多名学生,大部分转到这个学校。湘江学校分中学和农村师范两部,课程表面上同于当时的普通学校。校长是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毛泽东认为最有办学经验的罗宗翰。教员大都是原来办自修大学者,姜梦周任管理员,实际责任负得最多。他是何叔衡少年时期的挚友,他们一同从读经书、讲正义、办新学而走上革命道路。
毛泽东对湖南自修大学的往事记得很牢,1950年新年后,在中南海颐年堂设宴,欢迎来京的仇鳌,说:“你为我党创建湖南自修大学之事,亲自出面,力排众议,协调周旋,给我们筹集到每年400多块大洋,这笔钱当时很顶用,为我们党的事业帮了大忙!”
﹡ ﹡ ﹡
1922年7月,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召开二大。出席的有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代表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毛泽东没有参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毛泽东回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能出席。”
1923年6月,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召开三大。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要职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
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我到广州不久,便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斯图尔特·施拉姆撰写的《毛泽东》有不同记述:毛泽东回广州时,“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的领导职务。最初是秘书,后来是副部长。”
上述两种说法不同,哪个对呢?都有误。国民党一大后,戴季陶任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后汪精卫任宣传部部长。1925年10月,汪精卫说自己事繁,难兼顾宣传部长,提出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而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仍推举汪精卫任宣传部长。汪精卫坚持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经第二次常委会讨论通过。
也就是说,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既没担任部长或副部长,也没担任秘书,而是代理部长。没过几天,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提出的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毛泽东的代理宣传部长干不成了,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地点在广州番禺学宫。
番禺学宫建于明洪武年间,红墙黄瓦、古朴庄重。即便今天在里面转悠,也能感受到,农民运动这种事其实挺对毛泽东的胃口。他出身农家,摆弄过庄稼,熟悉农民,搞农民运动如鱼得水。可仅一年之后,他就发动了秋收起义,从此潜入大山,和国民党反动派兜圈子,兵戟相见。弯子转得很急,是怎么转过来的?逼的。
毛泽东的家庭与“枪杆子”有点瓜葛。他的父亲叫毛贻昌,因家贫负债,被迫当兵多年。毛泽东少年时,听父亲讲述过零散军旅故事。1910年,毛泽东17岁时,首次目睹了“枪杆子”的厉害。因灾年粮荒,成群饥民结队到湖南巡抚衙门,要求平粜救灾,惨遭镇压。这件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惨案原因是农民手中没有“枪杆子”。
1911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他后来对斯诺说:“我在长沙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日报,这报是于右任先生主编的。”他在得知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后,写了一篇文章,没有地方发表,就贴在墙壁上,提出把孙中山请回来当新政府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公开发表政见。
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准备去汉口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但革命军沿粤汉铁路推进,逼近长沙,10月下旬,他在湖南参军,所在部队是湖南新军第25混成协第50标1营左队。他每月军饷7元,每月用伙食费2元,剩下的钱订报,《湘江日报》上讨论到社会主义。他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同其他士兵讨论社会主义。他读了江亢虎写的关于社会主义原理的小册子。在他那个班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湖南铁匠。他和排长及多数士兵交朋友。因为他能写,能帮他们写信。
《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七十
2024年 5月 14 日 第 290 — 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