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提到的翠花胡同,过去有几个给王府种花的花房而得名,它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大街。胡同9号曾是辫子军首领张勋的住宅。1925年,原在织染局胡同的国民党北京执行部迁到翠花胡同,李大钊、于树德、张昆弟、缪伯英、何孟雄和国民党员路有于、王法勤等人曾经出入这条胡同。后来的国民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三一八示威游行等酝酿和指挥,就在翠花胡同8号。
伊万诺夫虽然不是系主任,但主持俄语系的工作,他将柏烈伟降为讲师,而且撵出了俄语系。柏烈伟认为自己对俄语系的设立有功,不应受到如此对待。伊万诺夫说:“我不否定他的过去,但他不接受命令,不服从纪律,调他到加拿大工作,他不愿意离开中国,虽经呈请,但并未获批准,他竟自由行动,抗不奉命,在北大呆下了,之所以我还让他做讲师,就是为了照顾他的过去,他现在党籍、国籍都己被开除,所以你们不要误以为他代表苏联和党方。”
曹靖华1921年在北大俄文系读书,说当时北大俄文系没有系主任,也没有中国教师,只有3个俄国教师,一位是柏烈伟,一位是伊凡诺夫,二人都通晓汉文和汉语。另一位教师,中文名铁捷克,不通汉语。柏烈伟是个矮胖子,据说苏联给他经费,但后来他财务手续不清,苏方不再信任他,他也断绝了同苏方关系。他住在东单南喜雀胡同4号,是个很讲究的院落,房子颇多,他只居一小部份,大部份并不出租,无人居住。他家中四人,夫妻二人,两个孩子,妻子在家中兼营裁缝生意,专为外国人作西装。
柏烈伟在中国活动时间长,总算比较识货,他翻译了由娄子匡编著的《国立北京大学民俗学会民俗丛书》,其中有大量有关中国民俗、民间故事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文学作品,还有章衣萍的《情书一束》。1929年3月22日,鲁迅给李霁野的信中说:“柏烈伟先生要译我的小说,请他随便译就是,我并没有一点不愿意之处。至于哪几篇好,请他选定就是了。他是研究文学的,恐怕会看得比我自己还清楚。”柏烈伟还通过台静农向鲁迅索要近照,鲁迅将自己在厦门“坐在一个坟的祭桌上,后面都是坟”的那张照片转寄给柏烈伟。
李霁野说:“柏烈伟那时在北京大学教俄文,我们有时去问问他俄文方面的问题,他托我问问鲁迅是否同意他译阿Q,所以有那封信。他与鲁迅未见过面。以后他离京,译书也无下文,可能并未译。柏最初政治情况还好,有时为苏联报刊写点文学文化消息,以后听说变坏了,不知何往。不再提他似较好。”
1929年4月,柏烈伟请周作人审阅其翻译的《蒙古童话集》。后来,周作人改称《蒙古故事集》的作品集作序,说:柏烈伟先生研究东方语言,在北京大学俄文学系教书多年。这个根据蒙古文、俄文各本,译成汉文,为故事集二卷,供献于中国学术界,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事。《胡适的日记》里也记有柏烈伟拟翻译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记录。这样看来,柏烈伟除了想翻译《阿Q正传》外,想翻译的中国作品还有许多,只是最终都不了了之。
至于柏烈伟最后的情况,张西曼在回忆中称:柏烈伟“对第三国际报上了许多花账,侵蚀了若干公款。等到他的上司发现了他的舞弊,就要调他回国查办。他震于党纪国法的森严,就声明脱离苏联国籍。混到日寇进陷北平的时候,他似乎短期被捕,以后就申请入了美国籍。束装渡海了。在他未叛党前,我还与他合编过中俄对照的简明俄文法,出版的销路很不错,但所有版税都被此贼吞没。”柏烈伟被双开,与侵贪公款有关,他大致在1924年2月后离开北大。
最早从苏俄取经的叫张西曼,长沙人,1911年在海参崴入东方语文专科学校,1917年在哈尔滨滨江道尹公署工作,与友人创办东华学校,后为中共东北建党据点和革命者赴苏俄学习和考察的中转站。1919年到北大图书馆编目室工作,同时任外交部俄文专修馆教员。1921年与柏烈伟合编《俄文文法》一书。同年与熊希龄、李大钊等创俄国灾荒赈济会,熊希龄任会长,李大钊任文书股副主任,张西曼任总务股副主任。并为来北京的苏俄全权代表越飞和熊希龄间任翻译。1922年1月中共中央会将张西曼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作为“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音译)丛书第二种”印行初版本。
柏烈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做了一些事。《天津党史大事记•1919年》称,10月李大钊同黃淩霜到天津,与柏烈伟、布尔特曼、缪勒尔商议在中国设立俄国通讯社事宜。秋,柏烈伟协助苏俄代表路博去漳州。那时陈炯明在漳州大搞陈氏“社会主义”。
1920年10月,柏烈伟与维经斯基访问白坚武,从侧面了解吴佩孚的情况。12月,柏烈伟与维经斯基同往广州。由于优林为与北洋政府的外交交渉沒有进展而焦急,派他们去了解南方政府的态度。在广州,经陈独秀陪同,并一道到漳州再度访晤陈炯明。
柏烈伟在天津《新生命》刊物上发表《劳动问题与俄国革命》、《双十节日的感想》等文。罗章龙说:“从柏烈伟那里得知一些苏联十月革命的消息和文献资料。”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柏烈伟“与李大钊先生来往颇密,常能供应一些莫斯科出版的小册子。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的英文本,就是这个时候带到北大图书馆的。”
一个叫关谦的密探给北洋政府密报:“1921年2月12日下午4吋,该党三五人在北大小緊会。是请北大教授百禄威(译音)介绍一俄农党员,隨同同志到赤塔、莫斯科调查俄地情况,并劳农政府之利弊拟入莫斯科大学,以便査视实情,而为该党之报告。是日谦适逢其会,探悉百禄威乃劳农政府人员,在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份子,亦北大教员也。住天津,每逢星期五六来京上课,临时住灯市口12号,或即来即去,行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