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之二十七
2022年 6月 19 日 第 70 —71 页 第1章 南陈北李:南方陈独秀和北方李大钊 (续) 白亚雨的慷慨赴死给了李大钊很大影响。后多次在文章中悼念“白亚雨先生”。1917年5月,他返故里,《旅行日记》中写道:“过雷庄猛忆此为辛亥滦州革命军失败之地,白雅雨先生,王金铭、施从云二队官及其他诸烈士,均于此地就义焉。余推窗北望,但见邱山起伏,晓雾迷朦。山田叠翠,状若缀锦,更无何等遗迹之可凭吊者,他日崇德纪功,应于此处建一祠宇或数铜像以表彰之”。15年后,在炮局监狱,他从容地走向绞架,与年轻时的导师何其相似! 志士的血没有白流,白亚雨被砍头38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取代大清。白亚雨成了名重一时的先烈。令法政学堂的学子们尴尬的是,烈士是本校的老师,而杀害烈士的却是本校创办者、前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此公摇身一变,成了民国大总统。步入共和时代的李大钊写下这样的感慨:“吾先烈死矣!豪暴者亦得扬眉吐气,击柱论功于烂然国徽下矣。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陈翼龙生于1886年,湖北罗田人,少年时外出,足迹达湘、赣、苏、鄂各省。1911年7月与江亢虎在上海成立“社会主义同志会”,后更名“中国社会党”。他喜欢发表演说,纵论“社会主义”无国界、无种族界、无宗教界、无男女界。1912年8月,他同江亢虎在北京建立“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发展党员400余人。随即在济南、烟台、奉天、张家口、太原、保定筹建支部,同时在京创办平民学校,该校男女生兼收,一律免费,对贫寒学生补助书籍笔墨费用。 学校在北京宣武门外南横东街的湘阴会馆。邓颖超在三四岁时父被发配到新疆,在新疆去世。夫人杨振德没有被飞来横祸压倒,1913年在陈翼龙主办的平民小学任教。9岁的邓颖超随母在校读三年级。邓颖超晚年回忆,“平民学校的陈翼龙校长使我幼小的心灵得到了爱国的启蒙教育。”邓颖超专门写了《读后补志》一文,说:“陈翼龙确属革命先驱烈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应略有记之。” 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校的好友郭须静,生于河南安阳郭湾村。1912年夏,二人尚未从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就结伴到京,在京期间,李大钊见到陈翼龙,经畅谈,“毅然加入”了“中国社会党”。 1913年2月2日,“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召开成立大会,江亢虎不仅不支持陈翼龙等人,反而向内务部呈文。陈翼龙与江亢虎决裂,将“中国社会党北京总部”改为“万国社会党中国总部”。经李大钊、郭须静等人努力,天津支部建立。李大钊为支部干事。然而,由于警察厅屡加干涉,支部工作一直无法开展。陈翼龙为此数次向内务部提出呈文,毫无效果。半年后,陈翼龙与国民党人联系,准备在北京发动反袁活动,被京师警察所侦缉队逮捕,于8月6日杀害于北京。次日,“中国社会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 1913年6月,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校毕业。他的同学中,有的到政府谋个一官半职,有的进入北洋军营幕里做事。李大钊既不想当官,也不想从军。有几个同学邀他到北京办《法言报》,他因此来到北京。这是他办报实践的开端,但是赶的时候不好。 1912年宋教仁遇刺身亡后,新闻界的报道令袁世凯大为不满,于是开始清理反对派的报刊。“二次革命”被剿灭,国民党系的报纸被全部查封。民国元年全国报刊约500家,北京占五分之一。“二次革命”后,北京报刊只剩下20家,上海5家,汉口2家。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大批报人受到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1913年为农历癸丑年,报人将这一年称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癸丑报灾” 郎伦友编著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中有:“1913年7月,袁世凯下令查封《日日新闻》《天民报》《中央新闻》等报刊。李大钊继任北京《法言报》主编。”“8月6日,北京《法言报》被迫停刊。”据此,《法言报》确实存在过;李大钊1913年7月不是去北京创办《法言报》,而是继任《法言报》主编,可8月6日《法言报》就因被迫停刊,也就不可能在上面发表过大量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