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之十四 2022年 2月 21 日 第 36 — 38 页 第1章 南陈北李:南方陈独秀和北方李大钊 (续) 7、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 1915年6月,陈独秀住在上海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他到上海避难的日子不短了,始终没找到正经事做,想起安徽绩溪的汪氏兄弟。汪希颜是他留日时的挚友。1902年,年方29岁病逝。陈独秀写诗:“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汪希颜病逝前给绩溪老家的弟弟汪孟邹去信,介绍“皖城志士陈仲甫”,陈独秀因此与汪孟邹结识为友。 1903年,汪孟邹在芜湖创办科学图书社,时称洋书店。位于徽州码头中长街20号(已拆迁)。老书店中,有人订书,内容无非是《三字经》之类。而这里没有财神菩萨的龛座,内挂陈独秀写的对联“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主要经营教课书,包括《建设》、《少年中国》、《同得医学》、《商工理财学》等。这儿还有电灯。在刚进入20世纪的中国,用得起电灯不是件小事。 1922年,陈独秀为《科学图书社20周年纪念册》题词:“20年前,孟邹以毫无商业经验的秀才,跑到芜湖开书店,实是盲目行动,然当时为热烈的革新感情所驱使,居然糊糊涂涂,做到现在状况。我那时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寄居在科学图书社楼上,做《安徽俗话报》,日夜梦想革新大业,何物臭虫,虽布满吾衣被,亦不自觉。”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成为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朋友劝说汪孟邹到都督府谋个差事,也不枉朋友一场。汪孟邹经不住怂恿,到安庆找到陈独秀。陈独秀却沉着脸说:这里是长局吗?马上会变的。你还是回芜湖卖你的铅笔、墨水、练习簿好。我和烈武(即柏文蔚)说,要他帮点忙,你到上海开个书店,就叫亚东图书馆吧。 汪孟邹接受了陈独秀的建议,将汪希颜的儿子汪原放从芜湖召到上海,在福州路惠福里办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创业初期艰辛,开办的股本两千元是汪孟邹找亲友筹集的。后来汪孟邹通过章士钊,在苏报馆里认识群益书社主人陈子沛。这件事非同小可。 亚东图书馆初期主要经营地图册,后迁到河南路平和里。1914年春翻造房子,迁江西路口的福华里,迁来迁去,离不开狭窄弄堂。陈独秀劝说汪孟邹将书店迁出弄堂,放出重话:“你要死,只管还缩在弄堂里,你要活,一定要走出弄堂,上大马路。”1919年初,亚东图书馆经济状况渐好,迁至五马路(广东路)棋盘街西首。 亚东图书馆的一个创举不得不说。中国古典小说历来没有标点,有的甚至未分段落。汪原放早有心标点和分段,把打算告诉汪孟邹,汪孟邹却担心书籍销路。没想到陈独秀连声赞扬,把放标点的书给我带回去看看。没几天,陈独秀到亚东进门便说:看过了,很好,能出。眉批夹注删掉好,读书嘛,要让读者自己去读。1920年8月20日,由汪原放标点、分段的《水浒》在亚东图书馆正式发行。陈独秀和胡适分别作《水浒新叙》和《水浒传考证》。初版时亚东图书馆只印2000部,上架便销售一空,又加印到4000部。新版《水浒》得到社会各界理解,增强了汪原放的信心,陆续标点《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水浒续集》、《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海上花》等。 上海出版业规模相差悬殊。大出版社资本数百万,自办印刷厂,自设编辑和发行机构,职工人数多时达到数千,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中型出版社职工几十到百余人,以文明书局、中国科学图书公司等为代表。职工一二十人或十人以内的只能称小型店。这些小店大多合伙或独资,亚东图书馆是一家小型出版社。 1899年,湖南长沙人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与堂兄陈子美结伴东渡日本留学。1901年,陈子美出资在日本东京创办群益书社。1907年,陈氏兄弟在上海福州路惠福里开设群益分社。福州路是上海近代文化出版阵地,空气中都弥漫着书香,有书肆300余家。1912年群益迁至棋盘街(今河南中路)泗泾路口,为朝西双开间门面。自此群益总社遂迁于上海,并在东京和长沙设立分社。 陈独秀到上海时,揣着一个很大的主意,就是要办一种“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一定会发生很大影响”的杂志。对此,汪孟邹吃不上劲,选择了群益书社的陈子寿、陈子沛兄弟,7月5日,陈独秀与群益书社商定妥了,每月出一本,编辑和稿费为200元。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群益书社发行。次年9月改名《新青年》,自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负载着五千年的古老躯壳。《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倡导科学,宣传民主,对重新构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陈独秀认为,要造就一个新中国,“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他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三事是近代文明特征。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 毛泽东说自己在读师范学校时,“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恽代英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 《新青年》杂志出版发行前期由上海群益书社负责,创刊号用《青年杂志》名,后改为《新青年》。每6期为1卷,从第8卷始,由新青年社独立出版。《新青年》杂志为什么改名?后期为什么走上独立出版之路呢?1916年陈独秀给胡适的信中说:“《青年》以战事延刊多日,兹已拟仍续刊。依发行者之意,已改名《新青年》,本月内可以出版。”可见改名不是陈独秀的本意,而是出版商的建议。 陈氏兄弟之所以建议改名,是上海青年会说《青年杂志》和他们的周报《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北洋政府著作权法第25条规定:著作权经注册后,遇有他人翻印仿制及其他各种假冒方法损害其权利时,得提起诉讼。第29条规定:假托他人姓名发行自己之著作者,以假冒论。第36条规定:翻印仿制及以其他方法假冒他人之著作者,处500元以下,50元以上之罚金,其知情代为出售者亦同。其实《青年杂志》和《上海青年》区别明显,前者是月刊,后者是周报。但出版方陈氏兄弟为避免不必要的官司,建议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对《新青年》倾注了心血,但是,洛阳纸贵的局面只出现在想象中。每期印数连免费赠送的,不过千余本,就算全数卖光也亏本(1917年,该刊的最高发行量为一万五六千册,也仅保本)。这下,陈老板暗暗叫苦,长此下去,非把老本蚀掉不可 陈独秀毕竟不是登高一呼、应者如云的人杰,也不是大纛一举,列者如蚁的领袖。他唱独角戏,即使有帮衬的,也只打下手。他像个精明的主妇,使尽浑身解数煎炒蒸炖,《青年杂志》要占领市场的份额,他不是名厨,必须找到振聋发聩的突破口。 突破口在哪儿?他找到了,就是反孔。孔子那套原本只是春秋战国的众多思想流派之一。汉武帝时董仲舒上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被一步步推上神坛,从尼父褒成宣尼公、文圣尼父、邹同公、先圣、文宣王、文宣帝,被冠以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孔子之所以取得独尊地位,是适应和满足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需要。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教育部公布每年10月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恢复前清祭孔规定。9月28日,他晨6点半抵达孔庙,换上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下围褶紫缎裙,头戴平天冠,由侍从官朱启钤、周自齐及侍从武官廕昌引导行礼,俎豆馨香,三跪九叩。与此同时,各省将军、巡按使在省会文庙祭孔,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百年追寻》连载(51万字)之十四 2022年 2月 21 日 第 36 — 38 页 第2章 南陈北李:南方陈独秀和北方李大钊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