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应邀出席 “新发展•新秩序”宏观经济论坛
由经济观察报、经观传媒共同举办的2021宏观经济论坛暨创新峰会在云端上线。围绕“新发展、新秩序”这一主题,论坛邀请了政策研究者、经济学家以及企业家进行讨论分享,共同把脉中国经济走向,探寻全新发展路径。出席2021宏观经济暨创新峰会的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科投资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组长朱新华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如果要向微观基础延伸、与微观基础加以融合、围绕着微观主体进行配置的话,就要聚焦于市场主体,立足于市场主体。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立足于市场主体力量的壮大,立足于市场主体的发展。只有保住了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了就业,也就保住了基本民生,从而保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目前中国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5亿,市场主体被赋予的作用和所拥有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条件下,宏观政策配置有了和微观基础深度融合的推动力。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双碳战略实际上是需要双创来推动的,因为70%以上的将来用的技术,政策都有待我们所有的企业家来创造,来创新,而且这也是涌现无数的大企业、新企业、高效益企业的机会;中国实现碳中和要增加新的投资,不论怎么算都会超过150万亿元,那么150万亿元就比GDP大出很多,这就意味着是第二次的财富分配的机会,这些新的财富绝大多数要在城市之间和新创的企业之间获得分配,因为财富是创造出来的,投资也是企业来投的,这是财富第二次创造和分配非常好的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中国现在讲科技立国,讲金融如何更好促进科技发展的时候,首先应该推动科技本身的发展,科技的成果能够更有质量,能够更加具有开拓性,具有潜在的生产潜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这部分的成果才可能逐步地对产业所认可,并且在这种现实的产业中呈现出来。金融这时候能够搭好科技和产业之间的桥梁,使得科技和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联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做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主题演讲,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一是更加注重扩大国内需求;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预判,未来10到30年,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地仍然在中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大家不要被这些短期的经济下行所左右,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中国经济的本身潜在增长力恐怕就是在5.5%到6%之间,如果今年能够增长8.5%,应该是很高的增长速度了。两年平均下来,增长速度也是在5.5%左右。 中科投资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组长朱新华认为,新秩序下的宏观经济,金融手段对促进经济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实现双碳目标要同金融合理融合。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采用创新的发展路径,倡导公众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达到人人有识,人人有责,人人行动的环境保护文化氛围。开展气候传播,提升全民低碳意识,从绿色低碳出行和设定家庭电力消耗上限入手,开展“全民减碳”行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同时助力金融目标实现。 “2021第七届金融年会”隆重启幕,并揭晓“年度领航企业”荣誉。未来,将由这些在各领域里表现智慧、强劲的各领域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地推动金融发展,驱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