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董所著《陌生的老路》连载(十六 )
2021年3 月2日 第52 — 55 页
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首超日本,2007年,造船订单与世界造船霸主韩国只有0.3%之差。中国造船业向世界一哥的目标狂飙,但中途遭遇洪水猛兽。从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像癌症细胞迅速在全球扩散,造船业受此影响进入寒冬。《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这个“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有过半船企却是接近零接单。 光伏产业从最初最具发展、最佳投资,到现今的危机四伏。国内市场需求缓慢,大量光伏产能无从消耗,一时间,产能过剩成为最大的原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呢? 光伏产能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过去利润太高了。在产业疯狂的年景,有些环节高到50%的利润,这是一种病态现象。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毛利只有5个点。前几年光伏利润太高,受到企业热烈追捧,加上热钱太多,找不到投资渠道,看到彼时光伏行业利润高时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哄而上。随着行业进入整合期,国内光伏组件及原料行业告别暴利时代。这轮调整期过后,光伏市场将逐渐恢复理性,企业将面临研发、管理、成本控制等硬实力的考验。 其次是进入光伏市场的门槛过低。业内人士指出,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技术三五年就能出师。“一个硅片、电池、组件的生产线,要是快的话,才几个月就可以投产了。”晶硅传统技术成熟,很多设备厂家直接拿交钥匙工程,有钱就能办起来。另外,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见效快,吸引了大批企业,组件小企业众多,造成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力能力弱的局面。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导致产业低水平、低技术的重复建设。其实,光伏产业链有的环节技术要求很高,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涉足,甚至有的环节目前仍然是空白。 光伏产能过剩的悲剧发生在无锡尚德。2006年施正荣成为中国新首富,身上笼罩了太多光环,催生了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引发了庞大的造富运动。2007年,光伏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利用,2010年,全球前5位的太阳能组建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到4位,而且中国有上百个城市在建光伏产业园,都在创千亿光伏行业。时施正荣没有停下扩展的脚步,2010年底,尚德电力产能全球第一,看似乐观的市场前景,也让这家企业在十年间大肆举债经营,最终埋下破产的伏笔。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市场受国家之外的宏观经济影响,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趋缓。中国市场则不同。中国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厂商主要向海外市场提供中小功率的光伏逆变器,以及向中国市场提供500kW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光伏电源产业产能过剩跟贸易政策有关。对国内市场来说,这些产品的价格偏高,当时接受不了,主要是依赖出口。一旦国际贸易出现争端,欧美针对中国反倾销,行业就会产能过剩。而自2011年以来,尚德的形势急转直下,华尔街投资机构对它的目标价评为0美元,该机构的解释是,尚德的股票一文不值,它唯一的出路就是破产重组。 现在国内旅游或开车出行,常能看到一个一个的风车,在高高的塔基上,巨大的叶片慢悠悠旋转着。这东西发出的是风电。风电看样子不用花钱,是利用老天爷的能量给人类造福,却不能并网。 部分地区出现风电脱网,与风电开发不能有机衔接电网建设有较大的关系。一是消纳方向不明,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间不协调,不能做到有机衔接;二是风电项目与电网项目审批脱节,国家和地方分别审批,先批风电项目,后批电网项目;三是建设工期不匹配。通常首台机组建设周期仅6个月,全部建成需一年左右;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输电线路需要跨越很多市县,协调工作难度大,220千伏输电工程合理工期需要一年左右,750千伏输电工程合理工期需要两年左右。一方面是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风电电源点建设速度较快与送电通道建设严重滞后的不协调、不联动局面。国家对电源规划有严格规定,但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基本由投资主体自己决定电源建设,有一个风电的装机容量限制,在这个容量之上的是由国家能源局审批,之下的由地方政府批,但现在很多地方上风电项目都是正好卡在这个容量之下建设的。中国的风电制造业有一些无序发展和盲目发展的迹象。 风电消纳是个大难题。国内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与风电“上网难”相对应。风电装机在连续几年翻番增长的基础上,未来10年还将保持超过20%的高速发展势头。犹如造大量汽车却发现没有公路可供行驶一样,迅猛发展的风电正遭遇着电网建设跟不上的尴尬。凡经国家核准的风电场,电网公司按时接入电网,不存在上网难问题。但风电发展速度远超电网发展规划,是造成电网消纳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电网企业为促进风电并网做了大量工作,但认为风电等新能源电力是“垃圾电”的想法根深蒂固,夸大看待风能资源不稳给电网运营带来的压力。事实上,对风力发电的排斥,即使传统风能大国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也长期存在。一般情况下,成千上百的风电机组分布在很大区域内,使得风电变化较平稳,部分风电机组的切除或风力变化对整个地区的影响很小。当火电厂或核电厂意外从系统中解列时,会在瞬间产生高达上千兆瓦的供电缺口,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种间歇性带来的危害远大于风电。 天则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风电设备产能利用低于60%。与光伏产业类似,风电设备同样经历着“过山车”。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一窝蜂进入风电制造行业,从2011年开始,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年均增长率开始出现负增长,突然刹车使国内风电设备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业内人士称,现在风电行业是全面亏损,做得越多,亏得越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整个产业都会崩溃。而盲目的跟风令企业无暇东顾,耽误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时间与投入。跟国外的海上风电相比,中国在海上风机的制造方面缺乏核心技术。在这些企业中,真正用自主技术来进行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还是依赖国外的技术。这也是其他产能过剩产业的通病。 除了少量有机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外,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初步估算,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石化、化工行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而2008年以前,仅有甲醇、聚氯乙烯等少量的行业产能过剩。糟糕的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却仍然有大量的在建的产能,致使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的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构建发展先进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实施产能置换,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其次严格执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再次,实施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压减一批过剩产能。当然,除此而外,还有相当紧要的一条,那就是鼓励“走出去”,向海外转移一批产能。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会议认为,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不仅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也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会议确定,一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二是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三是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五是强化统筹配套。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六是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就业,加强人员培训。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吴董所著《陌生的老路》连载(十六 )
2021年3 月 19 日 第55 — 5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