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首页==   = =关于中科= =   = =新闻中心= =   = =行业动态= =   ==中科业务==   = =中科文化= =   = =中科艺术品= =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二维码

 

 
新中国成立70年 北京经济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70年  北京经济发展情况

 

日期:2019-08-20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经过70年的奋斗与实践,全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首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1949年,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8亿元,1978年提高到108.8亿元,从亿元到百亿元用了29年。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2007年迈过万亿元大关,从百亿元增加到千亿元用了16年,从千亿元到万亿元只用了13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分别用6年和5年的时间迈上2万亿元和3万亿元台阶,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2018年达到30320亿元。

 

 

 

  经济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2年的699.3倍,年均增长10.4%。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长逐渐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速保持在6.5%-7%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49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6元,1975年超过千元,1994年超过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2018年达到140211元(折合21188美元)。

 

  二、逐步确立“三二一”产业结构,产业呈“高精尖”发展趋势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上世纪5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前,北京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为目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1954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4.1%,首次超过第三产业,1978年比重达到71%。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94年第三产业比重再次超过第二产业,1998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2005年超过70%,2016年超过80%。2018年达到81%,与1949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成,成为全市经济的“压舱石”。

 

 

 

  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精尖”发展。农业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由重生产功能向重生态功能转变。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96.8亿元,其中林业产值占比达到32%,比1970年提高30.3个百分点。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分别实现收入27.3亿元和13亿元,为2005年的3.5倍和4.2倍。工业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1949年底,全市登记的工业户中80%以上是手工作坊和工场手工业;20世纪50年代到1978年,北京大力发展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逐渐取代化工、冶金等传统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导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高精尖”结构加快构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为22%和23.4%(二者有交叉),比2014年提高1.9个和2.3个百分点。服务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逐步优化。1952年,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52.9%,2018年降为15.8%;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提高,2018年为75.8%,比2004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三、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增长向消费趋于主导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经历了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到消费主导的变化。2007年以来,消费率[1]持续超过投资率[2],经济增长向消费趋于主导转变。2018年全市消费率达到61%,高于投资率2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超过7成。

 

 

 

  消费增长由依靠商品消费向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双轮驱动转变。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47.7亿元,1950年-2018年年均增长12.8%。新世纪以来,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相继出现,2018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4%,比2014年提高7.3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蓬勃兴起,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超过一半,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在7成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平稳推进、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社会效益的转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不足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2%。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9%,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大幅提高,由2012年的20.1%提高至2018年的52.4%,对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重社会效益,1949年-2018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3成,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5 1950年-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四、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79.7亿元,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8.9%;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4%,比1996年提高3.32个百分点。2018年末,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2018年实现总收入达到5.88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4倍,其中技术收入占比为19%,比2012年提高5.4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和更可持续转变。北京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2014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2018年全市劳动生产率达到24.4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5.4倍,年均增长7.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25吨标准煤,不足1980年的1/50,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下降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由1988年的1033.6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13立方米,年均下降9.2%。2013年以来先后制定实施以防治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重点的清洁空气、保卫蓝天等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降至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

 

6 1980年-2018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情况

 

 

 

  回望7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北京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断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开创首都发展更美好的明天。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中科投资版权所有   电话: 01064920113    京ICP备2024062504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