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首都罗安达,西滨大西洋,国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两千万,经济以农业与矿产为主,也有炼油工业,主要分布于卡宾达的滨海地带。内陆也出产钻石。
安哥拉在1885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人多次举行反葡起义。20世纪50年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冒出来3个组织,即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安人运于1958年开展大规模地下斗争,1959年领导多次反殖民主义暴动,并袭击殖民军据点。1961年春,人民武装力量转移到农村,成立了中央起义军司令部,开展游击战争,把武装斗争扩展到了安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哥拉一度成为全球的热点,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应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邀请,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把古巴军队派到安哥拉打仗,作战对象是支持安哥拉政府军的南非军队。在安哥拉,使用苏联武器的古巴军队与使用美国武器的南非军队打成一团,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代理战争”的巅峰之作。
1975年,葡萄牙政府同意安哥拉独立,向安人运移交政权。不过,平心而论,美国与苏联那时的作战目标都不是石油,因为当时安哥拉还没有发现多少石油,再说超级大国也犯不上为了石油而兵戟相见。
多年内战,安哥拉的交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安哥拉铁路有本格拉、纳米贝和罗安达—马兰热三条主干线。安哥拉政府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修复总长约2700公里铁路。继上世纪70年代援建坦赞铁路后,中国在新世纪承建的海外最长铁路是横贯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铁路。铁路于2014年8月竣工。本格拉铁路由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方式建设,全长1344公里,西起大西洋港口城市洛比托,向东途经本格拉、万博、奎托、卢埃纳等重要城市,直抵与刚果接壤的边境城市卢奥。设计时速90公里,总投资约18.3亿美元。
安哥拉资源丰富,沿岸蕴藏超过131亿桶石油。当然,大笔财富不是一个早上发现的,边开发边勘测,逐渐积累。这个国家自1956年开始生产石油。之后石油产量逐步增长,由1956年的19万吨增加到1970年的507万吨。1979年,安哥拉政府成立石油部。20世纪80年代,安哥拉石油勘探获得突破,先后发现17个油气田。1985年,全国石油日产量达2311万桶。随着安哥拉内战的结束,石油勘探进入新高潮,国际大石油公司如埃尔夫、埃克森-美孚、印度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纷纷进入安哥拉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
2004年,安哥拉石油的日产量首次超过100万桶,达到10512万桶。2006年,石油日产量为13815万桶。2007年日产量为170万桶。2008年深水油田投产后,日产量达200万桶。安哥拉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次于尼日利亚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在长达27年的安哥拉内战中,由于动荡的政治经济环境,援助国纷纷撤出安哥拉,苏联和古巴在安哥拉下了血本,包括很多军人的生命,却也没得到什么,就离开了。在安哥拉经济极度困难、急需外援的关头,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援助安哥拉,中国不限于单纯的资源开发,也注重安哥拉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当地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国有石油集团进入安哥拉前夕,一个有中国血统的人注意到安哥拉石油,他叫徐京华,还有一堆化名,有安哥拉和英国双重国籍,起初是个掮客,后来成为绕不开的破坏者。早年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士称,此人生于1958年,身高不到一米七,广东人,少年时赴香港,中英文俱佳,“这是个危险的人物,刀口上舔过血。”这么说的依据是,他最初缺资金,也没有经营石油生意的经验,在安哥拉内战时为政府提供军火支持、内战后为政府提供支持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
2003年,徐京华开始从非洲向中国出售石油。巧的是,赶上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波浪潮。那时中国做石油的人有心去国外开发,却不明白这种事怎么做。这种情况下给了徐京华机会。
这样的事,我在非洲屡见不鲜。中国国企到非洲后,两眼一抹黑,这时,其他中国人就来了,或早来几天,或华侨,说的天花乱坠,说自己在当地如何如何有人脉。估计徐京华就是这么与中石化搭上钩的。
石油是徐京华财富的根源,直接为徐京华埋单的是中石化。安哥拉的石油如何经由中石化的参与而使徐京华一夜暴富,最终又如何变成中石化的一个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位于非洲西南部、西邻大西洋的安哥拉有1650公里海岸线,周围蕴藏着大约131亿桶石油储量。对于国内资源日益枯竭、渴望在海外控制更多能源的中国石油公司,这是一片梦中的香格里拉。
徐京华背后有个金钟道集团,集团得名于香港金钟道88号。附带说说,在中国大陆,注册一个集团,在工商部门有严格审批手续,而在香港,随便花俩钱儿就能注册“集团”。金钟道集团旗下有安中国际石油控股与中国国际基金两家公司。控制者为创辉国际发展,罗方红持30%股份,冯婉筠持70%。虽然金钟道股东名单中找不到徐京华的身影,但他代表企业网络与各国要人或大亨会晤。金钟道集团是个黑金帝国,与英国石油、道达尔及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均有业务往来,据称从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迪拜的炼油,到新加坡都有利益。
徐京华与中石化是怎么认识的,说不清了。反正从2003年起,徐京华开始为中石化在安哥拉获取石油区块牵线搭桥。次年,中石化通过与徐京华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设立的合资公司合资,成立安中国际控股公司。安中石油是一家石油公司;中国国际基金主营基础设施和矿业的分支。而安中石油“安中”二字,应该指的是安哥拉与中国。
非洲国家的领导集团成员比较随意,我亲眼所见,有的部级官员在商店里讨价还价,与店员争的脸红脖子粗,与寻常百姓无异。徐京华与生意伙伴罗方红在香港成立中国国际基金(下称中基公司),中基公司利用与安哥拉政府和其国家石油公司领导人的走动关系,获得工程和石油,并试图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国家。徐京华自我包装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帮助中国企业打通与非洲政商的关系。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声明,中基公司为香港的一家私人企业,与中国政府无任何关系。但苦于徐京华的境外身份,难以对他采取有效措施。
安哥拉是徐京华的福地,他在那里赚了钱,也结识了安哥拉国有石油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曼努埃尔•多明戈斯·文森特。这位掌管安哥拉石油的重要官员成为徐京华手里的一张牌。
2004年3月,徐京华到北京兜售,称有办法从安哥拉拿到石油区块。见过徐京华的一位人士称,他看起来“颇为潦倒”。罗方红通过丈夫、时任香港光大集团董事兼助理王翔飞的举荐,帮助徐京华见到可代表中方决策的人。为打消中方的疑虑,5月,徐京华将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CEO文森特带到北京(据我在非洲国家的工作经验,非洲国家官员愿意到北京看看,不管熟悉不熟悉,只要对方承担飞机票,拔腿就跟你走,而且到北京后不讲究住处,可住快捷酒店)。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的陈同海听闻文森特到来的消息,“很激动”。经中间人安排,文森特见到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及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陈同海参与了会见。交易在中石化国勘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上通过后,等不及中石化内部专家委员会讨论,就直接报中石化党组批准。
在徐京华和罗方红成立中基公司时,安哥拉刚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迫切需要重建基础设施。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愿意向这个国家发放贷款,除非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能理清账目,公布审计报告,而且安哥拉政府能够严厉整顿腐败。但是,中基公司却于2005年宣布,给安哥拉政府29亿美元贷款,用于其国内基础设施重建。
可以肯定地说,中基公司是在瞎忽悠,这个皮包公司压根儿拿不出29亿美元扶植安哥拉政府。但凭着一通瞎忽悠,在香港注册的中安石油公司成为从安哥拉向中国销售石油的中间商。此后,安哥拉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重要来源。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基公司陆续获得了安哥拉十几个石油区块的权益,而且获得在津巴布韦开采钻石的许可,还在几内亚取得了一份利润诱人的采矿合同。2008年,中基公司收购了美国金融界曾经最富盛名的地标建筑,即华尔街23号。
徐京华上来就捧出一盘香饽饽,把安哥拉18区块推荐给了中石化。18区块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西北方向、在距离海岸150公里的深海海域中,地下位于下刚果盆地的最南端,古刚果扇盆地斜坡区,工区南部进入宽扎盆地;平均水深1500米,开发区面积322.57平方公里。当时证实储量为102.49百万桶(其中已开发储量7904万桶,未开发储量2345万桶),概算储量为67.24百万桶。
安中国际成立之初,徐京华个人和安哥拉石油部门的资金都捉襟见肘。徐京华的最大本事是在安哥拉有人脉,能动员安哥拉政府做一件事,那就是蹿叨英国石油(BP)把这块大肥肉让给中方一大块。
2006年5月,中石化为规避和控制替中安石油融资承担的风险和潜在项目运营风险,由中石化集团提供完工担保,安中国际以18区块的储量和开发后产生的现金流作担保,进行有限追索项目融资,以置换部分股东贷款和支持后续生产。安中国际从13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获得14亿美元项目融资贷款,其中5家中国的银行提供了一半,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外资银行则包括巴黎百富勤、渣打、ING等。贷款为期7年,在项目施工期间,由合资公司的中方中石化独家提供预完工保证,以项目资产和权益作抵押。尽管决策程序有瑕疵,18区块凭借着稳定产量和可观的收益贡献,在中石化内部被树为海外项目的典型。
18区块的作业者为英国石油(BP)。BP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由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BP总部在英国伦敦。公司资产市值约为2000亿美元,拥有愈百万股东。2003年,BP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排前五名,名列欧洲500强之首。
18区块当时已进入商业开发,作业者是拥有另外50%股权的英国石油(BP)。按照石油业内的说法,除掌握在中东和俄罗斯等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油气产业上游的资源大多已被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公司瓜分殆尽。后来的中国石油公司可选择的标的有限。而在2003年前,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刚刚起步,只是在集团公司级别试探性地参加一些项目,金额不大,几乎不对外披露。
由此不难理解,2003年7月,当壳牌公司宣布招标转让其在安哥拉海上18区块的50%权益时,中国的石油公司争相竞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以3.8亿美元参与竞标,因报价低而败给了印度石油公司(ONGC)与日本的联合体。
印度ONGC联合体2004年4月与壳牌签署初步协议,中国公司获得油田权益的机会变得非常渺茫。当时如果说还有机会,便是由安哥拉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后,中国公司再从安哥拉政府手中购入。
尽管印度ONGC联合体将出价提高到6亿美元,但为时已晚。按照安哥拉一位高级官员当时的说法,这种“未先咨询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而直接与壳牌对话和谈判”的做法“犯了大错”。
最终,壳牌同意安哥拉石油行使优先收购权,后者再转手将18区块50%权益出售给安中国际。2005年1月21日,双方在香港草签协议,并迅速获得安哥拉石油部和财政部批准。2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访问安哥拉期间,双方签署转让协议。
徐京华与文森特的特殊关系,在这次交易中起了作用。安中国际时任总经理耿宪良在2005年工作报告中表示,“需要感谢文森特主席和Sam Pa(即徐京华)先生,感谢他们在为安中国际获取18区块权益奔忙斡旋的辛苦,(他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基公司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总部坐落在总统府不远处,“只要楼里铺上红地毯,我们就知道徐京华来了。”在中基公司上班的人如是说。看样子徐京华很懂包装,熟悉他的人说,他有7架私人飞机,其中一架由空客A340改装。这话也不知道是瞎扇呼还是真实情况。他的朋友称他“徐胡子”,不仅是因为他常年蓄须,也是对他的性格的调侃,他说话高喉咙大嗓门儿,不时地手舞足蹈,坐私人飞机往来于中国和非洲,邀请过中国官员和商人同行,以展示实力。
苏树林先后担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福建省省长等多个要职,曾乘坐过徐京华的飞机。苏树林投身仕途前在石油系统工作过小30年,2000年在中石油集团升至副总经理,2006年调任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7年至2011年以救火队员身份回到石油系统,接替落马的陈同海担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在中石化任职的4年中,加快海外战略步伐,主导了多个海外油田项目的收购。在收购安哥拉多个油田区块期间,徐京华与苏树林产生了交集。
中国政府用政绩考核官员,中石化鼓吹本次交易是中石化上市以来首笔海外油气资产注入,项目完成,探索出了境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的模式,在国内影响巨大,被交易资产是中石化集团最好的一项海外资产,属于世界级优良资产,其生产能力居全球深水石油资产前列。
2006年,中国石化总公司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管理和启动协议。2008年,双方成立中国石化—安哥拉石油公司,建设自己的炼油厂。在安哥拉石油出口对象国中,中国居第二位(首位是美国)。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容易小瞧了安哥拉。实际情况是,很多年来,在中国进口石油的国家中,安哥拉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第二位。或者说,中国人使用的安哥拉石油,比使用俄罗斯石油还要多。
中石化通过安中国际,间接持有18区块27.5%的股权,并据此享受分成。这块资产被注入中石化股份公司时,正处于稳产期,日产高达22.5万桶。但这是理论峰值。18区块西区的情况则没有那么理想。
这笔交易挺值。中石化股份公司公告称,安中国际在2009年前11个月实现净利润19.8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达20.9%。后来接替陈同海出任中石化总经理的苏树林曾经表示,安中国际所持18区块权益,是“母公司海外最好的一块资产。”到2011年底,中石化股份已还清18区块的贷款,前期勘探、开发和生产成本也已在2011年底全部收回。截至2014年末,中石化在该项目上的累计投资为27.62亿美元,累计收回资金53.38亿美元,实现净现金流25.76亿美元。诚然,因近年国际油价的低迷,18区块的好成绩被打了折扣。
从开始,徐京华和中石化有意把安哥拉做成一桩长期买卖。2006年后,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以保障能源安全为由,将“走出去”战略推上新高峰。中石化长于炼化,上游资源短缺,苏树林2007年上任后,提出打造“上游长板”,期望海外权益油产量在“十二五”期末达到1亿吨。与此同时,国际油价涨至每桶97美元,安哥拉18区块开始分红,成为中石化在海外最亮眼项目。有了18区块盈利托底,中石化开始期待下一个像18区块这样具有稳定回报率的资产出现。
2006年4月,安哥拉政府对15/06、17/06、18/06三个退还区块公开招标。与已获得探明储量的18区块不同,这三个区块还在勘探阶段,可采储量到底有多少、是否适合商业开发是未知数,在此阶段进入,很少有银行愿意提供贷款,中石化要冒更大的投资风险。
任何一家石油公司都不可能回避勘探带来的诱惑和风险,在勘探期介入,意味着有可能较便宜地拿到未来有高产出的油田。不过,比中石化更有上游经验的中石油在收购海外资产时,尽可能避开勘探期区块,选择收购已进入建设期和开发期的区块,这些区块基本明确了经济可开采储量,有确定的商业前景。国际石油公司在收购上游资产时,一般推崇金字塔型的资产组合,即以开发期资产为基础,尽可能多收购;其次是建设期资产,最后金字塔顶端是勘探期资产,占比最小。
在安哥拉,起初中石化对勘探区块不感兴趣。2006年,中石化国勘对三个区块的估值仅1.5亿美元,而安哥拉要价13亿美元。徐京华要买,中石化总经理陈同海认为价格太贵,决定先“晾晾”。后随着管理层更迭,2008年初,新任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访问安哥拉后,三个勘探区块的收购事宜重新提上日程。最终三个区块各20%、27.5%、40%的权益被徐京华与安哥拉石油公司合资组建的新中安石油(CSI)中标拿下。新中安石油实际上也由徐京华控制,徐京华的伴侣冯婉筠和罗方红私人持有的创辉国际持股70%,另外的30%属于安哥拉石油。
经徐京华推荐,中石化在2008年后陆续收购15/06、17/06、18/06、31和32等5个海上区块,它们成了中石化的沉重负担。中石化的一位高管后来颇感讶异:“最初收购的区块是有效益保障的生产区块,没想到后面又买了几个勘探区块,还和生产区块的收益捆在了一起。”
在三个区块公司的收购总支出当中,中石化分摊的部分应是9.33亿美元。然而,拥有另外一半权益、由徐京华掌控的新中安石油(CSI),却要求中石化为其垫付应由其分摊的收购投资和运营资金融资,所以中石化为这项收购共花了18.66亿美元。
除了三个06区块,中石化还以相似交易结构收购32区块产品分成合同和联合作业协议的20%权益。双方同意,继续以中石化和中安石油合资的模式,在安哥拉开展油气区块收购,复制18区块的合作模式,由新中安石油利用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的密切关系,获得并购机会及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中石化集团负责项目收购和运营资金支持。
徐京华等获得的不仅有相应区块股权,还有中介费。2009年8月中石化和新中安石油签订咨询协议,确认后者凭借对安哥拉的了解提供“独家服务”,协助中石化获得32区块、15/06、17/06、18/06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石化需向新中安石油支付4200万美元咨询费。咨询费拆分两笔向中石化党组报批。第一笔咨询费得到党组的“原则同意”,因为新中安石油在帮助中石化拓展安哥拉业务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对新中安石油表示感谢,并进一步密切双方今后在安哥拉业务上的合作,中石化党组原则同意比照2004年收购18区块时的做法,向新中安石油支付金额为3300万美元作为代理服务费。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徐京华将区块公司的股权卖给中石化,还要作为中介收取咨询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中石化须仰仗徐京华解决的问题太多。中石化国勘为完成收购所需要的全部许可证、批准书等,包括政府批准文件,尤其是安哥拉石油部要根据《石油业务活动法》批准32区块的权益收购,并放弃行使涉及32区块权益收购的优先否决权,以及32区块联合作业协议有关各方放弃就32区块权益收购行使有限购买权等,都要由徐京华的新中安石油协助解决。最终,加上收购31区块时所需约950万美元顾问费,中石化国勘为5个项目共向徐京华掌控的新中安石油支付超过5100万美元的顾问费。除第一笔3300万美元的费用,其余均未经党组讨论。
在资源国投资的外方投资者,如想转让持有的油气区块,可自主招标寻找另外的投资者接手。但最初与资源国签订的合同当中,往往规定资源国政府或其国家石油公司具有收购转让该区块的优先权。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在道达尔宣布中石化中标之后,行使了优先权,与当年18区块时对壳牌的方法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吃亏的是中石化。
安哥拉石油公司行使优先权后,通过与徐京华的合资公司老中安石油(CSH)收购了道达尔出让的权益。之后,这部分资产再被注入新中安石油(CSI)。油田权益被徐京华控制的公司左手出,右手进,中石化最终拿到这些区块的股权,不过权益少了一半,中石化旗下的SOOGL与新中安石油以50:50的股比共同成立SSI 31区块公司,再以SSI 31区块公司的名义向新中安石油购买31区块5%的权益。
这笔收购花了中石化集团7.86亿美元,其中3.93亿美元买的是中石化实际持有的31区块2.5%的权益,另外3.93亿美元是替新中安石油垫付。这其实是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徐京华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中石化承担了合资公司所有的收购资金和运营资金(即勘探开发时所需资金),自己还控制着另外一半的股权。
一年之后,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公开转让31区块10%的权益。通过同样方式,徐京华的公司又不花一文获得了31区块5%的股权。32区块的操作也类似。
2009年10月,安哥拉石油公司故伎重施,对该区块行使第一优先否决权,再通过新中安石油取得该区块权益,最终由徐京华居中操作,新中安石油于2010年8月将这20%的权益转让给与中石化合资的SSI 32公司。中石化国勘由此获得该区块10%的权益,付出的收购投资6.68亿美元,加上给股东提供运营的全部融资,总交割价为13.36亿美元。这项交易在获得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批复前就提前交割。
至此,徐京华在中石化安哥拉项目的角色,从交易撮合者变成尾大不掉的破坏者。“中石化想在安哥拉买项目必须通过徐京华,必须给徐京华和安哥拉石油公司分一半股权。”这无疑加大了中石化的收购成本,也放大了日后运营和退出的风险。麻烦的是,由于后五个区块均为勘探区块,中石化很难以项目未来收益为抵押从银行贷款,基本上只能由集团出资或以集团名义担保并抵押来获取贷款。
在安哥拉石油区块中,中石化都不是作业者,只是参与投资,相比项目其他所有者付出更多资金成本。在高油价时代或勘探顺利,不是问题。但到油价“腰斩”,勘探收获不够理想时,问题就来了。
2008年后,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在完成大量海外收购,以每桶100美元的油价设立投资回报模型,这些项目后来面临大幅减值。对于在产油田,只要桶油完全成本仍低于当前油价,项目就可以继续;对于勘探期项目和在建项目,特别是勘探成本更高的海上项目,则可以采取延缓投资的方式来等待油价回暖。中石化在5个勘探区块投入巨大,这些区块均未进入大规模量产,在如今低油价的背景下,如何止损是当务之急。但中石化一来并非作业者,二来即使考虑退出,还须获得合资方徐京华和安哥拉石油公司的同意,可谓进退两难。
双方在合资公司的股比持平,且在合资公司的管理层设置上,中石化未能获得主导地位。安中国际(SSI)董事会有七名董事,代表徐京华和安哥拉石油公司的有三人,中石化委派四人,董事会主席名义上由中石化任命,但实际上一直由安哥拉石油公司总经理文森特担任,总经理由中石化派人出任。中石化虽然在董事会中占多数,但根据股东协议规定,如果公司事项决策出现僵局,董事长具有一票否决权。
徐京华帮助中石化拿下18区块,是他与中石化合作的开山炮。中石化估算,根据这一区块的产量,如果油价始终保持在100美元左右,从2013年至2029年协议到期,中石化还将从该区块获得33亿美元的利润。18区块由此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明星项目。
明星项目不是随便说的。安中国际拿下的18区块中,中石化控股55%,剩余45%的股权属徐京华与安哥拉石油合资的中安石油。七年后,18区块的收购、勘探、开发投资全部收回。中石化估算,根据这一区块的产量,如果油价始终保持在100美元左右,从2013年至2029年协议到期,中石化还将从该区块获得33亿美元的利润。
2006年,徐京华继续向中石化“兜售”安哥拉的其他海上油田区块,中石化也有意收购,但因对方报价过高而放弃投标。2008年初,新任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访问安哥拉后,收购事宜重新提上日程。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苏树林正是乘坐徐京华的私人飞机前往安哥拉进行洽谈。在随后7年(2008年至2013年),中石化陆续收购或增持了15/06、17/06、18/06、31和32五个海上区块的权益,收购总价约为28亿美元。在这5个区块里,中石化持有的比例降低到50%。
这六个区块合作模式如出一辙:徐京华利用他那张中国人的面孔,以及在安哥拉政府上层的关系,取得双方的信任,获得安哥拉区块的并购机会和相关审批支持。前期购买油田股权的资金,以及后续勘探、生产所需的投资,全部由中石化先行垫付;徐京华参与的公司拿干股,以相关油田权益和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并承诺以未来收益偿还,无需承担勘探开发的风险,但享有分红及权益。
“因为安哥拉石油公司有国内区块的优先购买权,中石化想在安哥拉买项目的话,必须通过徐京华,也必须给徐京华和安哥拉石油公司分一半的股权,对方的收购款也是由中石化垫付的。”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这是大实话,无疑加大了中石化的收购成本,也放大了日后运营和退出的风险。
安中国际是与徐京华参与的中安石油联手成立的合资公司。以此方式,徐京华和合伙人罗方红相当于间接控制了安中国际31.5%的权益。不过,中安石油应承担的45%收购款和cash call资金也由中石化垫付,一并从渣打银行贷出,为一年期过桥贷款。后续还有约20亿美元贷款也由中石化集团筹集,用于置换过桥贷款,以及项目后续投资。
在18区块成功的激励下,从2008年至2013年,中石化在安哥拉陆续收购或增持了15/06、17/06、18/06、31和32海上区块的权益。与18区块不同的是,3个06区块在收购时处于勘探阶段,后只有15/06区块一期投产;31区块和32区块情况稍好,部分开始生产或准备生产,但因国际油价“腰斩”,未来盈利情况难卜。对中石化而言,2008年后,这5个区块像吞噬资金的黑洞,中石化不断追加投资,未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发现。尽管15/06区块的作业者埃尼石油公司(Eni)还将勘探许可证续签了三年,而中石化已经无心恋战。
徐京华通过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到底从中石化拿到了多少钱,估计是个解不开的大谜团。但上层觉得不对头了,派出了中央专项巡视组。财新记者获悉,在2015年初中央专项巡视组离开、审计署3月间带着疑问进驻并进一步盘查后发现,中石化在后来收购的5个安哥拉区块中付出的并购资金和后续生产性投入,加上为徐京华公司垫付的资金,截至2015年5约的余额共约100亿美元。
不仅如此,中石化还要给徐京华支付佣金,以及提供徐京华和安中国际董事的日常消费,在几项交易当中,中石化向徐京华的公司支付了5100万美元的中介费,部分费用并未经过中石化党组讨论通过;中石化为徐京华和安中国际的其他相关高管提供了月消费上限为100万港元的信用卡,在七年中刷掉了5800万港元。
与18区块不同的是,三个06区块在收购时处于勘探阶段,后来只有15/06区块一期投产;31区块和32区块情况稍好,现已部分开始生产或准备生产,但因为近一年多来国际油价“腰斩”,未来盈利情况难卜。然而,从2008年以来,这五个区块像一个吞噬资金的黑洞,中石化不断追加投资,却至今未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发现。
对中石化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中石化对三个06勘探区块做前期评估时,将部分圈闭风险前资源量确认为可采储量,以此计算石油产出量及现金流入。圈闭资源量主要通过地质构造图概算得出,未经打勘探井证实,可靠性不高。按照美国证监会(SEC)的会计准则,已证实可采储量才是计算油田未来投资收益的可信赖标准。
2015年上半年,中石化停掉两张已使用七年的信用卡,其中一张的使用者是徐京华。同年中央专项巡视组离开、审计署带着疑问进驻,进一步审查后发现,加上垫资,中石化集团分管海外项目的公司,名为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在安哥拉收购后5个项目已投资100亿美元左右,但油田勘探生产情况不佳,投资后发现夸大可采储量、报批程序违规等问题,加之油价暴跌,这些投资相当大一部分可能有去无回。
中石化管理层研究了“止血”方案,考虑退出三个06区块。截至2014年底,3个06区块的净现金流都是负数,加起来亏35亿美元,净亏损约16亿美元。至于已开始部分生产的31区块和32区块,也因为生产成本太高、开采难度大以及其他管理问题等,变成了麻烦。
“这些油田现在不产生利润,未来也很难产生利润。”一位接近安中国际的消息人士称,“即便以100美元/桶的油价估算,后面收购的5个项目都没赚钱,更何况近一年来国际油价已经‘腰斩’。”亏损如此大,与中石化在当地的特殊合作模式有关,而关键人正是徐京华。
徐京华早年的生意并不成功。他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先后认识了武洋、罗方红和葡萄牙籍银行家海尔德•巴塔格里亚等重量级生意伙伴。“武洋能撬动(中国)石油、铁路系统人脉网,罗方红和丈夫王翔飞能撬动香港中资银行人脉网。这些人先后为他打通了中国官方及国有企业、非洲国家政府内的高层人脉网络。”
据财新网报道,徐京华先由妻子冯婉筠和另一位合伙人罗方红出面,成立大远国际和创辉国际,两家公司再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中安石油,徐京华实际控制70%股权,再由中安石油与中石化国勘的海外子公司合资成立安中国际。在安中国际拿下的18区块中,中石化控股55%,剩余45%的股权属徐氏与安哥拉石油合资的中安石油。18区块之后收购的五个区块,徐京华等再创新的公司结构,中石化持有的比例降低到50%。
6个区块合作模式如出一辙:徐京华利用那张中国人面孔和在安哥拉的关系,获得安哥拉区块并购机会;前期购买油田股权的资金,以及后续勘探及生产所需投资全部由中石化先行垫付;徐京华参与的公司拿干股,以相关油田权益和未来现金流抵押,并承诺以未来收益偿还,无需承担勘探开发风险,但享有分红及权益。不仅如此,中石化还要给徐京华付佣金及提供徐京华和安中国际董事的日常消费。徐京华和安中国际的其他相关高管在7年中仅信用卡就刷掉5800万港元。
进入生产阶段的区块为合资方垫资有先例可寻,不过勘探阶段的风险巨大,也为徐京华垫资就太不智了。中石化承担远超其股权可能收益的风险,徐京华无须出真金白银,尽取收益。一位石油业内资深人士感慨,“这宗投资或许已成为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最惨痛的教训。”
2009年,徐京华到几内亚,这个穷国有大量未开采矿藏,由军政府控制。几内亚矿业部长迪亚姆回忆说:“我让他将文森特带来,证明他的人脉,三天后,文森特来了。”文森特成了“门脸儿”,徐京华与军政府谈判一笔70亿美元协议。但不久后军政府镇压了一场“暴乱”,手法血腥。引起国际社会抗议。徐京华没有抽身而退,答应提供1亿美金支持军政府财政。这话估计是吹牛。国际媒体称,徐京华在非洲扮演过军火商角色,提供给非洲一个军政府1亿美元,的确“懂事”。
金钟道的一家骨干企业是中国国际基金,这个狂妄名称充满“香港的奇幻色彩”,既没依托,也没几个钱。安哥拉财政部介绍,中国国际基金承建了罗安达新机场、下水道管网以及其它一系列项目。
徐京华利用“亦真亦幻的关系背景”聚敛财富,但无论是开采石油还是基建项目转包,背后都是“中方”。不过,这位聪明人不该将要钱的手伸向中石化,伸向自己的“背景”。
苏树林在2008年就任中石化总经理,而在随后7年中,徐京华帮助中石化陆续取得安哥拉另外5个海上石油区块的权益。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安中石油与中石化共同收购,但安中持有比例不低于中石化,且前期购买油田股权的资金及后续勘探及生产所需投资,全部由中石化先行垫付。上述项目中石化给徐京华支付了5100万美元的佣金,并为徐京华和安中国际董事的日常消费提供刷卡服务。与“第18区块”不同的是,徐京华为中石化带来的另5个区块,大都还处在开发阶段,盈利前景并不明朗,需要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或成资金黑洞。
随着中石化领导更换,中石化海外投资的教训积累,在安哥拉通过徐京华进行的交易不再继续。不过代价沉重不堪,“学费”倍显昂贵。截至2015年5月31日,中石化国勘公司后收购的五个项目上,为合作伙伴垫资约50亿美元,追回不易。“学费”还不止投资。由于对区块权益设置多层公司结构,中石化在安哥拉拥有的数个区块权益全部要与徐京华实际控制的两家中安石油绑定,通过合资公司安中国际(SSI)决策,在运营过程中给中石化带来一系列麻烦。
2015年3月,中国审计署启动对中石化的内部审计,海外项目成为重点。此前,中石化总部意识到安哥拉项目出了问题,解决难度甚大。审计过程中,问题浮出水面。截至2015年5月底的结果显示,中石化在后来收购的5个安哥拉区块中付出的并购资金和后续生产性投入,加上为徐京华公司垫付的资金,共约100亿美元余额。审计发现,中石化国勘在对三个勘探区块做前期评估时,直接将部分圈闭风险前资源量确认为可采储量,并以此计算石油产出量及现金流入。
在石油业内,决定投资成败的最重要依据是油田储量,进而根据某个油价来计算未来投资收益。在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不同阶段,有各种不同储量值,包括或有资源量、概算储量、已证实的可采储量等。一般而言,对同一油田的描述,这三个储量梯次递减,已证实的可采储量通常只有概算储量的一半。而圈闭资源量是在没有钻探只有构造图情况下计算的储量,基本相当于概算储量。按照美国证监会会计准则,已证实可采储量才是计算油田未来投资收益的可信赖标准。中石化当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认三个06区块可采储量为25.98亿桶,但审计人员加上风险系数后计算出的储量为11.38亿桶。
储量计算问题,导致对三个06区块预计收益缩水,加之油价与勘探不理想,缩水更严重。接近安哥拉项目的石油业内人士认为,这100亿美元既有投资,现在不能说全都赔了。三个06区块到目前商业发现有限,加上储量问题,基本可以认定赔了。31、32区块部分在产,可分到点现金流。但这两个项目未来能否盈利,完全取决于油价。按当前油价水平是亏损的,现金流不足以覆盖成本和费用。
中央巡视组入驻中石化后,对国勘公司安哥拉项目的调查进一步深入,中石化总经理办公会决议成立安哥拉项目调查工作小组。调查表明,除了安哥拉18区块有显著经济效益、已全部收回投资,中石化从2008年陆续收购的五个部分权益项目,即15/06、17/06、18/06、31、32区块,都存在收购款、垫付资金和借款未能收回的问题。
鉴于此,中石化集团要求中石化国勘对无经济开发价值的项目要及早停止投资,避免产生更多的投资损失。徐京华掌控的新中安石油(CSI)自2009年9月和中石化陆续签署了多项借款合同,至今没有履行还款协议,中石化开始考虑如何追索借款和之前的垫资。
针对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中石化国勘制定的整改措施,包括降低成本和压低费用,大幅压缩投资规模。中石化国勘在2015年将投资计划规模压缩175亿元,总规模减为455亿元,还需根据油价低迷的实际情况,各项投资项目按照375亿元的更低标准进行分解控制。
中石化国勘在一份内部整改报告中称,公司在2001年到2014年所进行的海外收购项目当中发现的问题有:一些油气项目的收购程序不合规、尽职调查不到位,有的实际储量和预期相差甚远、收购价格明显超出资产估值、涉嫌违规支付顾问费,以及经过多年没有产出等问题。其中除了安哥拉15/06、17/06和18/06区块,该公司在澳大利亚、叙利亚、巴西等地的项目的实际经营状况也低于收购预期。
在低油价压力下,中石化在安哥拉的进退两难只是缩影,其他两家国有石油公司或多或少面临类似困境:作为高油价时代的大买家,当年收购的油田资产,多以每桶100美元的油价来确定的收购价和投资回报,现在已大幅减值。是推迟开发还是退出?怎么退?每步都是难题。中国石油业“走出去”十余年后,直面现实,盘点得失,在思考未来的战略调整。中石化安哥拉之役的成败经验,格外令人关注。
罗方红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早年曾在中央外联部工作,后与徐京华在香港成立“中国国际基金”以及安中系企业。她与徐京华控制着中国国际基金(CIF),这家私营香港公司借用“政府高层关系”,居然以中国官方代表的身份,在非洲能源市场呼风唤雨,创造了奇特的商业模式:从中国国有银行获得贷款,提供给非洲修建基础设施,从而获得非洲的石油及矿产品,再卖给中国。
财新《新世纪》记者曾联络罗方红采访,她不愿正面受访。通过香港公司注册处查询的资料显示,罗在香港注册、担任董事的公司数量令人咋舌,达66家,其中以“中基系”为主,又有由中基公司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合资设立的安中石油公司衍生的“安中系”。罗担任中基公司主席、安中石油副主席及创辉国际董事等职务,持有创辉国际30%股权及中基1%股权,成为中基系、安中系的前台人物。
2009年始,美国和中国开始对徐京华调查,7月10日,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表有关中国在安哥拉投资情况的报告。“徐京华被全世界盯上了”。此后,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华尔街日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调查新闻中心、国际反腐败监督机构全球见证组织和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等各方面对徐京华穷追猛打。
美国财政部将徐京华列入制裁名单,他被视为津巴布韦穆加贝政权的支持者。中国高官不熟悉非洲,徐京华以腐败为工具,在贪腐官员保护伞下,架构起数百亿美元的商业帝国,坐享安哥拉、几内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大额的石油、钻石和政府基建工程生意。他和旗下公司被冠以“招摇撞骗”、“严重破坏了中国在上述地区的对外形象和声誉,极大地影响中国正常外交经贸投资活动的开展”。《财新网》2015年10月报道说,中纪委于10月7日深夜宣布曾任中石化总经理的前福建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被查的第二天,徐京华10月8日夜间在北京一家酒店被带走,从此下落不明。应该说,他是被自己玩儿死的。
石油价格是为数不多的,实现全球统一作价的大宗商品,这点与黄金、白银差不多。我们就从这个基点上为中石化算算大帐。现代石油工业150多年的历史中,有两个类似卡特尔的组织对油价起过决定性影响,一是德克萨斯铁路委员会,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油价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影响油价的因素越来越多,石油公司常处于进退两难境地:油价高起时,民众将石油公司的盈利归咎于油价帮忙,而不是公司高效的运营管理;油价低落时,大众则怪罪石油公司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导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在很多情况下,石油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自然界。要与地下3000米甚至5000米以下深度的地层“竞争”。自然界作为竞争对手虽然不像人那样,但绝对深奥难懂。自然界的奥秘造成的不确定性渗透到这个行业的各个部分。因此,这也是从事海外油气田资产海外收并购时,为什么储量的核实是尽职调查的关键所在。
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合同的期较长,一般为25年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年(如非洲、中亚地区的一些租让制合同)甚至是交给外国投资者永续经营(如加拿大的油砂项目合同)。除去油田勘探开发建设期的6年左右,一个油田项目大概有20年左右的投资回收期。这20年内,国际油价肯定有升有降,应以平常心看待,主要是实施低成本和技术创新的策略,从而实现超额回报。仅凭某一阶段油价的低迷,而匆忙下结论说该油田低效或无效,也是一种武断行为。实际上,最理想的模式是,油价低迷的时期获取并开发建设油田,而油田投产后,恰好赶上油价回升和高企的“黄金时期”,此类油田项目的回报无疑是丰厚的。
有必要说明,纵观中石化和徐京华的往来,似乎中石化是冤大头,除18区块,后续获得的5个区块项目是垃圾,现在六七年过去了,除个别区块试产外,尚未开始生产和出油,更谈不上实现收入,成了投资的陷阱和黑洞。这是误解,认为国际油气勘探开发是一般性的海外投资与贸易行为、与一般商业活动的跨国经营行为类似、能够快速投入和生产、快速产生回报,认为一般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开始实现现金流入,三年左右已是长周期的极限了,大部分企业是不会从事这种长周期的买卖的。然而,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尤其是国际油气项目合作,实际上是超长周期的投入产出过程,大多数项目均需要6至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开始生产和实现销售收入,中间的复杂程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2013年中海油收购加拿大Nexon公司,付出185亿美元,而Nexon公司当年的产量水平大概在20万桶/日水平,即相当于一个千万吨级的油田。中海油更看重的是Nexon公司的在北美发达地区和欧洲北海的油气资产。185亿美元是怎样的投资规模呢?基本与中国建设三峡大坝枢纽工程的总投资(1263.85亿元人民币)差不多。大中型的油气田勘探开发投资基本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级的。一些超大型的油气田,其总投资规模甚至高达数百亿、上千亿美元。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1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4.44亿元)收购加拿大Nexen公司,这是截止那时中资企业进行的最大海外能源收购交易。公司表示,超过60%的溢价合理,收购成功后在今年内就会对储量和产量有所贡献。
中海油对收购持谨慎态度,交易前分别进行资源、风险和回报等各方面的评估,看好Nexen的潜力,认为交易价格合理。Nexon的资产分布合理,现有储量和潜在资源巨大,且拥有强大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Nexen分布在加拿大、英国、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等全球最主要产区的资源对公司来说是良好的补充。中海油希望能通过此次收购进一步拓展公司海外业务和资源储备,增强全球化布局。
再以哈萨克斯坦卡沙甘巨型油田项目的开发建设为例,由意大利ENI集团、Exxonmobil公司、Shell和BP等公司组成的超级财团在该项目的总投资接近1000亿美元,10年过去了,尚未正式开始生产。长时间承担如此巨额的投资,光由此产生的资金成本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换作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承受的。
海外油气田区块,从风险勘探算起,直到开发建设和投产运营,大概需要6至10年,甚至更长。风险勘探期3年左右,如果作业者(运营管理油田区块的合作方或外国投资者)愿意并经资源国政府许可,还可以再延长3年。进入开发期后,一直到投产运营,如果一切顺利,也需3年左右;稍不顺利,像卡沙甘油田开发建设期可能长达5年甚至10年以上。国际油气勘探开发行业需要耐得寂寞,不能因为油田区块勘探开发周期长,区块尚未投产之际,不能轻易下达死刑判决书。
中石化当初开发收购安哥拉后续五个区块时,竟然按100美元/桶左右的油价进行经济测算和评估,简直傻到家了,如今油价已腰斩,所收购的区块成了亏本买卖,绝无翻身可能。但是,这绝不是发生在中石化身上的独特现象,但凡了解近几年油气项目开发和资产收并购市场的人都知道,发生在中石化安哥拉项目的资产价值跳水,不同程度的在几乎所有国际石油公司、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国家石油公司中存在着。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油气需求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供需持续偏紧,保障能源安全、满足油气需求是第一需要,这是石油央企海外业务高速发展的大环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4万亿”强刺激政策推出,国家油气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加上美国页岩油、页岩气革命,开发利用非常规资源的技术突破,具备了工业化、商业化开发的竞争力,全球油气格局加速变化,国际各大石油公司和一批具有国际化经验的国家石油公司(包括中国三大石油央企)纷纷争夺页岩气、煤层气、油砂、重油等非常规资源和海洋油气资源,以抢占世界石油工业下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对于中石化而言,既然安哥拉18区块取得了成功,则寻求获取18区块周边的其他风险勘探区块,从而做大做强在安哥拉的油气业务,是情理中的决策。因此,在业界和大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普遍看好油价将长期维持100美元/桶的乐观预测情况下,中石化收购海外油气资产时,以长期油价100美元/桶作为经济评价的参数,是一种基本正常的资产估值行为。试问,当时若以50美元/桶作价,有人愿意将油气资产卖给中石化吗?可能在第一轮投标时,就被淘汰出局了。
只要看看当时中石化当时的竞争对手印度国家石油公司(ONGC)在18区块的出价上涨速度,就不难看出,积极的投资策略不仅是中国石油央企的激进行为,而是整个亚洲国家石油公司的普遍现象。而近两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油气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急剧放缓,由此产生的负面效益已经传导给了石油央企的海外业务。
另一方面,任何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均不能在油价腰斩的情况下独善其身。2008年7月,油价一度上升至147美元/桶的高点。这年五巨头的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为26.1%。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急剧下降,呈现断崖式下跌,这年五巨头的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为11.1%,与2008年相比均下降50%以上。油价下跌导致石油公司利润下降是业界普遍现象,不仅是中石化一家的事。关键在于,如果石油央企海外投资回报水平的降幅小于国际同行平均降幅,则就可以在惨淡的价格形势下跑赢大势,从而求得生存的机遇。低油价环境下,能够活着,就有希望。
2017年6月 30 日 第 181 - 20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