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首页==   = =关于中科= =   = =新闻中心= =   = =行业动态= =   ==中科业务==   = =中科文化= =   = =中科艺术品= =   = =联系我们= =  
国家新闻

 
  连载(十四 ):副董事长吴总所著《陌生的老路》  
发布时间 2017-06-19

 

副董事长吴总所著《陌生的老路》

连载(十四 )

第四章  从海外基地向国内提供能源

     

 

2、从出国打工到在海外当老板

 

 

有这样一个官方提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投资业务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发展(19931996年)、基础发展(19972002年)、快速发展(20032008年)和规模发展(2009年以后)四个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或者叫战略思路。

事情要从1993年说起。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国务院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决策,中国石油确立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战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油气合作。

中国石油企业迈向海外的第一步,进入拉丁美洲秘鲁一个叫塔拉拉的地方。这是位于沿海沙漠—绿洲的小城,没有淡水,用水经40公里水管输入,公路同油田及其他城市相连,主要出口石油产品和鱼。

1993年1023日,中国石油与秘鲁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塔拉拉油田7区作业服务合同。两个半月后,也就是199418日,中国石油正式接管秘鲁塔拉拉油田7区。

在塔拉拉,中国石油企业接手被外国石油公司抛弃的油田。油田1874年投入开发,有138岁高龄。城西南的阿莫塔佩山麓有秘鲁1850年开凿的第一口油井。中国石油接手前,国内有反对声。国际社会也有人预言:要不了三年,中国人就得卷铺盖走人。后人无法体会第一批石油开拓者的心情,但可以感知先驱心头的压力。因为就在他们接手塔拉拉的那一刻,中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

中国石油接管这个油田时,油田破烂不堪,资源接近枯竭。第一拨去了70多名中国人,分别住在两个院子里。以前外国人在这儿一人住一间房子,中国人走出国门之初,谦虚而低调,将自身定位为“国际化经营的初学者和参与者”,5个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由于资金短缺,生产生活用车全是低价买来的二手车。

与中国石油人在国内干的大项目相比,塔拉拉油田小小不言。但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成为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中国石油中标的秘鲁塔拉拉油田6/7区是百年油田,经初步勘察,含油层系多、断层多而小、油藏类型多,是典型的复杂断块区块,原油年产量仅8万吨。中国石油工人根据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开采特征独特等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东部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经验,采用复杂断块老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

中石油接手塔拉拉油田第67区块后,拿出当年玉门石油人那种穷捣鼓精神,利用查层补孔,集成应用自有的先进适用的采油技术,通过精细研究,精耕细作,仅用3年,老油田年产量从原来的8万吨提高到32万吨以上,三年内使油田产量从接管时的1600/日上升到6400/日,尤其是4226井获得日产3000桶的高产产油气流,展示了中国石油开发管理复杂老油田的技术实力,

中石油发挥技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老井恢复,在前人断言无法开采的地层找到新断块和油藏,打出多口千桶井,石油日产量一度上升到每日7500桶,秘鲁媒体称为“20世纪秘鲁石油界的最大新闻”。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一种反常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鲁附近、自南向北流动着秘鲁寒流。1997年底,秘鲁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暴雨袭击百年无雨的塔拉拉。中方员工饮用水、蔬菜、水果、粮食供应经常断档。困难时,中方员工饮用雨水20多天,交通、通信中断,外国石油公司撤离,中国石油却留了下来,没有一名员工离开。

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的西部,素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从秘鲁塔拉拉出发,中国石油人沿着安第斯山一路向北,从安第斯西麓的塔拉拉油田,走进了亚马逊的雨林,通过1AB/8区项目,扩大了与秘鲁的合作领域。

亚马逊河是地球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联手,从秘鲁进入厄瓜多尔,收购了厄瓜多尔位于亚马逊雨林的油气项目,有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和秘鲁1AB/8区项目两个油田开发项目。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投入开发30多年的老油田保持稳产。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82月成立,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探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整合组建而成。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影响,厄瓜多尔钻修井市场急剧萎缩。面对“寒冬期”,川庆钻探厄瓜多尔分公司开拓新市场领域。这个项目结合当地固井施工特点,配套先进的固井设备。2016年,川庆钻探在厄瓜多尔RIO NAPO油田公司首口固井项目顺利完工,拉开了川庆钻探在厄瓜多尔开展固井技术服务的帷幕。

川庆钻探厄瓜多尔分公司和长庆固井公司做了周密启动计划,中外双方人员联合作业,避免了新设备、新人员带来的隐患,施工达到了国际一流固井技术行业的各项标准,固井各项指标符合作业设计和业主要求,作业施工过程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委内瑞拉面积91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石油产业所得占出口收入的大约80%。奥里诺科重油带位于委内瑞拉中部,可采储量达437亿吨。很长一段时间,奥里诺科超重油被称天然沥青20065月,委内瑞拉政府将奥里诺科石油带的产品命名从天然沥青改为超重油

1998年开始,每个圣诞节,委内瑞拉卡伊克塞克村的孩子们都会收到来自附近营地的中国叔叔的礼物。糖果和玩具是他们的最爱。开学时,村里的学生会领到新学期的祝福,那就是新书包和足球。

2003年,分公司经营状况大改善,先后投入近50万美元为印第安村落建占地30公顷的木薯种植园。木薯是当地人主食之一。援助工作有条不紊,公司业绩在当地政府和民众支持下上升。日均产油量从1998年的5千桶飙升到2000年的4万桶。像卡伊克塞克镇的故事并不是仅此一例,在中石油的海外分公司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委内瑞拉,中国石油人的足迹延伸到石油之湖马拉开波湖和奥里诺科重油带,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联合开发陆湖项目、苏马诺项目、MPE3项目和胡宁4项目。中委石油合作促成了中委石油发展基金的建立,推动了该国基础设施、农业、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

委内瑞拉位于美国的“后院”,在查韦斯时代与中国达成巨额合作计划,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等提供融资,委内瑞拉以原油偿还。实现此项计划的前提是中国持续增长,包括经济的高增长以及随之迅猛增加的原油需求。国开行自2008年以来向委内瑞拉提供近370亿美元是贷款,帮助支撑了查韦斯政权及其继任者马杜罗,同时成为这个拉美国家最大的债权人。国开行的算盘简单:为回报中国的慷慨,委内瑞拉每年需要向中国输送大量原油。自2005年以来,国开行向其他产油国的能源公司和政府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类似贷款,目的是帮助中国获得经济增长需要的能源。

在委内瑞拉,中国石油工作者干得风生水起,而中国金融工作者愁眉不展。由于油价低迷,中国国开行被套牢,只得大发慈悲,延长委内瑞拉的贷款期限并放松偿还条件,允许委内瑞拉向中国输送的原油数量低于协定数量,并允许委内瑞拉缴纳玻利瓦尔而不是硬通货。在委内瑞拉通货膨胀高达三位数的背景下,其他投资者纷纷逃离,该国更依赖国开行。华盛顿智库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居然向委内瑞拉发放了大量贷款,让许多人震惊。然而,这确实是对承诺的坚守。

说到这儿,就便说说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他1992年因政变入狱。1994年赦免出狱。19981月创建“第五共和国运动”,同年年底当选总统。2007年连任。2011年被查出身体内患有恶性肿瘤,201210月连任总统。20133月因癌症去世,享年58岁。

中国驻委内瑞拉前大使王珍是我的朋友,王大使不止一次对我说过,他与查韦斯谈过六次话,每次都很深入,双方剖心置腹。查韦斯总统对中国友好。他逝世后,中国政府称他为“委内瑞拉伟大的领导人”、“中国伟大的朋友”,赞扬他为拉美寻求社会公平正义和拉美一体化做出重大贡献。王珍现已退休,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如果查韦斯还在世的话,中国在委内瑞拉的石油与金融局面,肯定比现在好很多。

加勒比海是委内瑞拉原油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1998年,中国石油在与该海域相连的马拉开波湖上参与了英特甘博油田的开发。同时,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也参与了该国莫印炼油项目。在哥斯达黎加,中国石油与该国合资扩建炼油厂,提升该国的成品油自给能力。在加拿大,中国石油人找到了新的支点,与该国共同研究开发了油砂开采新技术,并参与开发该国的油砂资源。

美洲合作区是距中国国土最遥远的合作区。20088月,中国石油重组海外业务,成立南美公司,负责拉丁美洲地区的油气合作业务。当年,南美公司的石油作业产量突破1000万吨。

2006年开始,中国石油海外项目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2%,远高于国际同行。2011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作业产量当量超过1亿吨、权益产量达到5170万吨,占到2011年全国原油消费量的一成,相当于在海外建成一个大庆油田。

中国石油在国内积累了精细勘探和复杂老油田开发与管理技术经验,是中国石油走出国门唯一过得硬的优势。中国石油发挥优势,从小项目运作开始,以油田开发项目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为主,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苏丹等国进行低风险小项目投资。但也不能总是啃小骨头,啃着啃着,就要啃“大棒骨”了。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国土面积4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600多万人。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油气产业在伊拉克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1973年实现石油工业国有化。过去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42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由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设施也基本陷于瘫疾。

不管怎么说,伊拉克石油的老底子在。这个坐拥“黑金”的国家,2008年开放境内石油市场,以打通因战火和国际制裁被切断的经济血脉。这年,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即艾哈代布项目启动。以此为起点,通过伊拉克第一、第二轮国际招标,以及股权收购,中国石油的鲁迈拉、哈法亚、西古尔纳项目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2010年127日,以中国石油为首,包括道达尔勘探生产伊拉克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在内的联合作业体与伊拉克石油部签署为期20年的《哈法亚油田开发生产服务合同》,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石油单体作业量最大的海外项目。根据该合同,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中国石油、道达尔、马来西亚石油和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将分别拥有该项目37.5%18.75%18.75%25%的权益。哈法亚油田位于伊拉克东南部,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据,可采储量约为41亿桶。

中石油先后与BP及道达尔、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合作中标伊拉克鲁迈拉和哈法亚两大油田的服务合同,加上2008年签署的开采艾哈代布油田的合同,中石油成为在伊拉克运营的最大外国能源公司。这两个大油田,中方都测算过,预计在风险最大的情况下,投资回报率也能保持在10%以上。重要的是,这两个油田都是巨型油田,储量加起来超过200亿桶,超过中国国内已勘探出的石油储量总和。

2013年,以中国石油为首的联合作业体正式启动伊拉克哈法亚油田项目二期建设,预计2014年年中前竣工;届时,哈法亚油田原油产能将达到每天20万桶。哈法亚项目二期建设包括米桑至法奥港原油外输管道、年500万吨油气处理中心和60口钻井三大工程。哈法亚一期建设已于20126月竣工投产,是伊拉克战后第二轮招标项目中首个投产的项目;目前,哈法亚项目原油日生产能力是10万桶。

在伊拉克,中国石油与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油公司同台竞技、深度合作。2015年,伊拉克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第一个年作业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合作区,以及最大的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展示了中国石油国际化征程厚积薄发的精彩。而综合一体化优势发挥、“三大一统一”管理模式实践、国际管理体系创新,这独具特色的“三驾马车”,促成了中国石油中东油气合作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格局。

120多支中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在伊拉克投资项目带动下,累计获得合同额100亿美元以上。伊拉克尚有约70%的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待开发。中方企业在伊石油领域作业多年,经验丰富、技术成熟,愿意帮助伊方建立上中下游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从伊拉克政府加大能源合作开放力度上看,伊方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意愿愈发强烈。

2014年8月,年设计输油能力5000万吨的长输管线投产,经由米桑、巴士拉,入法奥港,连接波斯湾。米桑原油外输管线由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共同投资,中国石油管道局(CPP)承建的米桑原油外输管线。

2011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 260万桶,日出口量217万桶,2012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290万桶,日出口量260万桶。2013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为300万桶,日出口量240万桶。中国石油参与油田商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占伊拉克GDP半壁江山,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机会、员工本土化率达85%。在中国石油项目工作了5年的阿拉,在阿马拉市建起带有停车场和绿地的新房。在鲁马利亚镇,艾哈代布项目修建的环城公路。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为当地电厂免费提供天然气。

十年磨一剑。现在可以说,中石油已然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公司。2010年,中石油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说:“所谓‘走出去’,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时候,只要有机会,我们就感兴趣。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要判断有规模和可持续发展,够重量级的收购,我们才会去做。”

机会可遇而不可求。2009年的一系列收购,中石油的国际化战略逐渐清晰。根据中石油的战略规划,建设三大海外运营中心:一是以收购的新加坡石油公司为桥梁,把新加坡定位为中石油国际贸易运营中心,二是以南美洲为重点的美州运营中心,三是中东及非洲运营中心。

海外三大运营中心具备原油的集炼油、仓储、贸易和运输等能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亚洲和欧洲均已采取收购石油公司、炼厂的方式完成。搭建起基本框架。

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包括中亚—俄罗斯、非洲、中东、美洲、亚太初步建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包括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引进境外资源的通道加速进行。加上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初具规模,形成中国石油油气投资业务与工程技术等服务保障业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或者说,“五四三”的海外战略格局显现。

在扩大海外资源时,中石油进口通道初步成型。2009年,中石油海外合并和并购成果是历史最好的。在西北,中亚天然期管线已建成;在东北,中俄原油管道正抓紧建设;在西南,中缅油气双线管道已敲定。加上海运通道,中石油的油气进口四大战略通道已初步成型。

截至2012年底,中国石油在海外31个国家管理运作着82个油气投资项目,形成集勘探、开发、管道、炼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及兼顾陆上和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资产组合。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强化资源保障、发挥整体优势、立足专业管理、实施差异化运营,继续推动海外投资业务实现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

2011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作业总产量突破1亿吨,权益产量超过5000万吨,规模与大庆油田相当,即所谓“海外大庆”。国际化经营是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市场化运作,是在东道国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开创性探索,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全球化、多民族、多文化背景下的包容性发展。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国际化经营是大趋势,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已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中国石油却刚起步。在起步之初,必须快速学习掌握国际化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合作模式、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积累国际运作经验,尽快缩小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西部的岛国,是大洋洲第二大国,共约600余个大小岛屿。国名由巴布亚和新几内亚两部分组成,得名于岛名。人口700万冒头,国土面积46万平方公里,首都是莫尔兹比港。了解太平洋战争史的人知道,盟军与日军在这里发生过激战。

巴布亚新几内亚不发达,但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包括铜、金、银、钴、镍、石油和天然气等,金矿在世界上占一席地位。铜矿已探明储量在1200万吨以上,意味着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近26吨铜储量。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巴布亚盆地的陆上地区,南部高地省最集中,其次是东部高地省和海湾省,巴布亚湾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海洋油气勘探活动主要集中在该区域。2006年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3288万吨,天然气储量为3456.67亿立方米。

“铁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铁人精神”体现出中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内涵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石油不能总抱着“铁人精神”不放,王铁人那一代石油人拼的是精神,而不是科学的管理。

CNPC国际化起步较晚,中方人员在思维方式、管理经验、商务意识、市场意识上尚有较大差距。中方技术人员精通业务,但对经济评价和合同不熟悉,往往从技术角度而非商务角度考虑问题;此外,在语言、独立工作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等方面也有差距。

1995年,中国石油获得巴布亚新几内亚PPL168区块风险勘探项目,项目运作过程中学习雪佛龙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和项目管理经验,实施严格的甲乙方合作制和工程监理制,执行项目运行全过程监控机制。PPL168项目是中石油在海外首次完全按照国际油气作业规范、工作程序运作的项目,具有极大示范意义,积累了中石油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初步经验,并被不断复制到其他项目的运营之中。

1997年,以苏丹1/2/4、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和委内瑞拉陆湖三大项目的签订为标志,中国石油开始大规模参与海外有规模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成为一匹黑马。中国石油人把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中争当主导者、掌握决策权作为主要目标,力争担当项目作业者,以我为主导。

CNPC在苏丹1/2/4项目中控股40%,在刚刚进入国际投资市场不久就承担起“作业者”的角色,建立了较完善和规范的人力资源、销售采办、计划财务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勘探、开发、炼化、钻井和油田基本建设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苏丹大尼罗河石油公司1/2/4区。气温摄氏40多度,管线运行温度就70度。一般说,焊接一个套袖要5个小时,连续5个小时近距离的与70度高温的管子接触,汗水不停流,为了不脱水和中暑,项目部给电焊工配备了超大水杯,每天要带几包榨菜和藿香正气水,在感觉快虚脱时咬几口榨菜,挺过去。工人喝得水越多,出的汗越多,一天下来,连小便都没有。但兄弟们把宿舍有特色,墩布自己绑,烟灰缸是焊条包装桶,镜子是汽车后视镜、电脑桌或做或到处淘来的,大家互相理发,各抒己见整有创意的头型,有人头顶上是个心形,代表爱国心,有阿福头、有贝克汉姆似的的头型等等,创意无限,乐趣无边

苏丹1/2/4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和管道建设运行项目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最大的海外国际化经营项目,先后有130多个国内单位参与苏丹石油投资和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等业务。中国石油统一调度,各部门协同作战,仅用两年建成具备年产量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1506公里的长输管道和年加工量250万吨的炼厂项目。

苏丹3/7区块是一个被某西方大石油公司“辛勤耕耘”15年却没有获得一吨油的区块。中石油接手后,仅用两年多即发现地质储量达5亿吨的世界级大油田,成为当年世界石油勘探界的一大亮点。

2002年后,中国石油调整发展战略,进入风险勘探和海上油气业务,涉足兼并收购业务,成功收购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和叙利亚等公司的区块。2005年,中国石油完成对哈萨克斯坦PK公司的收购,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海外能源并购案,标志着中国石油国际化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也标志着中哈油气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5月,哈萨克斯坦在其公布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开发计划》中目标很明确,吸引国内外投资开展大规模的勘探开发。2004年,中油集团同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订了《关于共同开展中哈石油管道分段建设投资论证研究所的协议》。协议规定:“在保证资源落实的前提下,中哈双方同意中哈石油管道建设项目按照以下基本条件和参数完成投资论证:一期,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建设,长度约1200公里,管道输油量为每年1000万吨至2000万吨。二期,继续建设肯基亚克-阿塔苏石油管道。根据设计的输油能力,研究扩大阿特劳-肯基亚克石油管道输送能力的可行性。协议说,双方同意将根据资源的落实程度,研究把整条管道的输送能力扩充到每年5000万吨。

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地石油探明储量24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70亿吨,提高产量并寻求石油出口途径和销售市场是其石油富国战略的中心环节,遗憾的是没有出海口。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第一条跨国原油进口管道。2004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ODC)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运输股份公司(KTO)各自参股50%成立中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哈原油管道的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管道运营管理等业务。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 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 公里。管道的前期工程阿特劳- 肯基亚克输油管线全长448.8公里,管径610mm,已于2003 年底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为600 万吨。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 阿拉山口段,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东至中国阿拉山口,全长962.2公里,管径32英寸,于20065月实现全线通油。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工程肯基亚克- 库姆克尔段,长761公里,于20097月建成投产,实现由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中国新疆全线贯通。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田是1971年在前苏联时期发现,1997年中国石油接管开发之前共钻井42口,其中工程报废和地质报废40口井,前苏联认为盐下油藏单井产能低、钻完井技术难度大,与消耗的大量资金和时间比较,西方石油公司组织专家评估后认为“属于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这片被判了“死刑”的土地,发现30年来一直未投入开发,而在沉睡30年后被中石油科技人员唤醒了。

风险勘探区块在公司海外资产组合中应处于金字塔上部。若以波士顿矩阵的资产划分法来看,风险勘探区块在尚未发现储量之前,在公司资产序列里,基本属于“瘦狗类”资产,这类资产的数量在公司的资产组合里不宜过多,所占用资本的比例在公司资本性支出中份额较小,属于金字塔的顶部或较上端的位置,下部基础较大的应属于开发建设期项目或成熟油气田生产项目,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根据近几年国际大石油公司和跨国国家石油公司在各类资产的资本性支出比例的情况看,风险勘探一般占据年度资本性支出的1525%左右;开发建设期的项目需要大规模投资,其资本性支出比例一般在60%左右;其余20%左右的投资一般用于现有成熟的油气田生产项目上。

该油田开发存在着三个世界级难题。第一是单井产能低,前苏联单井日产只有三几十吨,由于盐下油藏单井钻井费用高达600万美元以上,巨厚盐丘下的碳酸盐岩有利储层发育带乃至高产带发育规律难以预测,致使前苏联时期所钻各类探井、评价井产能太低,难以实现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第二是地层中有超过3000米的巨厚盐岩层,前苏联平均建井周期16个月,最长的达到了46个月。第三是地面建设工程环保要求高,投资额度大。盐下油藏溶解气中含有害气体硫化氢处理不彻底将严重污染环境,威胁人、畜的安全,为了节约地面投资,需要设计和建设综合指标居世界前列的长距离油气混输系统。但长距离油气混输目前在国内外并不是完全成熟的工艺,没有成功把握。

中国石油集团为了实现盐下油藏高效开发,开展肯基亚克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从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工程到钻完井、地面工程等方面联合攻关,形成具有巨厚盐丘异常高压特低渗透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研究已取得6项创新,即对盐下石炭系储层的地质认识取得突破,建立了异常高压应力敏感性碳酸盐岩缝洞张裂与破裂理论,为高产带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分频差异的地震多属性体聚类技术,有效解决了碳酸盐岩岩相识别和古岩溶预测;采用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形成了双重介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复杂碳酸盐岩异常高压油藏的应力敏感产能方程;研制了新型积木式涡轮钻具,成功地在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进行了涡轮钻具复合钻井试验,提出了盐岩蠕变规律与三轴应力套管柱强度设计相结合的套管柱设计方法;将裸眼和筛管完井技术应用于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实现了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设计建成了输量与输送距离综合指标居世界前列的长距离油气混输系统,油气混输系统从最远端油井到油气处理厂的输送距离达到56公里,年输油量达到了220万吨。

里海是世界最大咸水湖,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和亚洲内陆交界处,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内陆湖泊,距今不过一万年出头。哈萨克斯坦地处里海沿岸,南北长120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的里海地区被认为是21世纪继中东和西伯利亚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能源供应基地。哈萨克斯坦属里海部分预计石油地质储量就达到134.5亿吨。

1997年,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国家油气公司建立合资的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中石油持有70.4%的经营权。2003年,中石油持有49%的权益,长448公里的肯基亚克-阿特劳输油管道开通;另一条双方合作的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新疆阿拉山口,20049月开工,管道全长988公里,是迄今中国惟一的跨国长距离运输管道。截至2004年底,阿克纠宾地区肯基亚克盐下油田每年200万吨的产能基本建成;在拥有50%经营权益的北布扎奇,年100万吨产能建设也已全面展开。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中科投资版权所有   电话: 01064920113    京ICP备2024062504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