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首页==   = =关于中科= =   = =新闻中心= =   = =行业动态= =   ==中科业务==   = =中科文化= =   = =中科艺术品= =   = =联系我们= =  
国家新闻

 
  副董事长吴总所著《陌生的老路》连载(三)  
发布时间 2017-02-28

 

副董事长吴总所著《陌生的老路》连载(

第一章   对“走出去”的历史追溯

3

 

 

3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公元前3世纪,西方把中国称“赛里斯国”。该称谓由希腊语塞尔、赛里斯衍生而来。塞尔是蚕的意思,赛里斯是蚕丝产地或贩卖丝绢人之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德国考古学家在斯图加特的霍克杜夫村发掘了一座公元前500年的古墓,墓中人身上有中国丝绸衣服残片。另外,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附近有中国丝绸出土,从同时出土的其他器物上的铭文看,是公元前3世纪的东西。这两处丝绸残片的出土,不仅证实斯特拉波等人对丝绸的记载有根据,而且表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就已运往西方了,而为彼此间人流、物流开辟的道路也已存在。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这一说法是丝绸之路提法的原创。

中国是丝绸文明的原创者和推动者,这个体系源于中国,发展出技术和产品的贸易输出道路,不是汉代张骞打通西域才开始,早在商朝就有南方丝绸之路,通过丝绸原产地四川,经云贵高原,沿缅甸、印度、阿富汗进入波斯,并由波斯人转运到希腊和埃及。希腊人跟着波斯人称中国为丝国,也就是Sin。这个词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秦”,实际是丝的发音。这样,一个跨三大洲的贸易体系在公元前就建立起来了。

古中国有西方国家稀罕的“三大件”,即丝绸、瓷器、茶叶,紧要的是丝绸。中国是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亚欧间早就有交流通道。尽管不可能复原确切走向和所经地点,只能依靠零散考古资料勾勒出大概轮廓。但可以肯定,这些早期通道形是后来丝绸之路的雏形。

青铜文明方面,中国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而在丝绸文明方面,中国是单一推动者,在古代全球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明始,可以看到大量西亚以及中亚草原文化进入痕迹。

丝绸之路上下跨越两千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走向不一,分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又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的陆上商贸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在使用,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之旅”,从那时形成基本干道。此后汉朝使节嫔妃出使西方,汉武帝时汉使最远到犁轩(今埃及亚利山大港),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来的中国货物。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这条文化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申报遗产区总面积达42680公顷,代表性遗迹共33处,中国占大半,有22处遗迹。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那么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有几条呢?3条。一是汉唐两京(长安和洛阳)经河西走廊至西域路,是丝绸之路的主道,因通过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的若干沙漠地区而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西南丝绸之路。

秦岭终南山北麓有古道,绵延2000多里,是长安连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越户县、周至、眉县,从黑虎关入太白县境,向西进入凤县,从嘉陵江源到黄牛铺,向西去凤县唐藏入甘肃两当,达天水。沿途有唐高僧玄奘留下的圣迹及传说,保存最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多有毁弃和断阻,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遗迹。

崤函古道是洛阳出古陕州崤山(今三门峡市)道路的总称。史料记载,崤函古道夏商前即开辟使用。位于三门峡市境内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风雨台,说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时便是商旅交通动脉。崤函古道石壕段遗产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的金银山麓,路面为石灰岩质,长230余米,呈西北至东南方向,路面上形成了深深车辙印痕。这段古道是整个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中唯一的道路遗址。

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时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北方陆上丝路指黄河中下游到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是丝路的主干道。

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

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主干道,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长安、洛阳以西又分分3线:北线由洛阳沿渭河至宝鸡,过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路线。南线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天水、临洮、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偏都口至张掖。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成为主要干线。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于阗;一是从库车西行过阿克苏、乌什,翻拔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哈密、巴里坤湖、吉木萨尔、半泉、霍城、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费尔干纳、撒马尔罕、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

“身毒”这俩字是先秦至隋唐对印度次大陆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范围指印度河流域一带。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未被中原人所知,有人称为秘密丝路。

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汉武帝派他打通蜀-身毒道。先后从宜宾派人分5路寻迹。一路出茂汶,二路出天全,三路出汉源,四路出西昌,五路出僰(今宜宾西南)。使者分别受阻。汉武帝为征服西南夷,在长安西南凿周长40里昆明池,习水军以征伐,后由郭昌率数万巴蜀兵平定西南夷,并分土置郡县。

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道。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宜宾,过石门关,经昭通、赫章、曲靖、昆明至大理,是谓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经邛崃、雅安、汉源、西昌、盐源、大姚、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永平、保山、腾冲,经缅甸,至身毒。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在轮台和渠犁设使者校尉,管理西域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投降,西汉取得对匈奴战争的最终胜利,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匈奴臣服于汉朝。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管辖。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源源不断运向中亚和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的马其顿遣使到洛阳,汉和帝厚待使者,表示了邦交诚意,这是罗马帝国与中国通使交往的最早记载。半个世纪后,古罗马王派使者来洛阳,朝见汉帝,东西方两大帝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

班超是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的幼子,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史学家。班超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博览群书。不甘为官府抄写文书,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出使西域,历时31年。

公元73年,班超率吏士36人到鄯善,鄯善震服。他说服于阗归附,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公元90年,大月氏派兵越葱岭进攻疏勒,企图控制南道。班超率诸国兵击退大月氏,经营北道。公元91年,北道的龟兹、姑墨、温宿皆归附东汉,班超设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它乾城,坐镇北道,又命西域长史徐干屯疏勒,与北道相呼应。公元94年,班超发龟兹、鄯善等8国兵7万余人,讨伐对抗中央的焉耆等国统治者,于是西域50余国皆归属中央政府。

天山与昆仑山脉溶化的雪水是西域主要补给水源,而收集雪水不易。汉朝军队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坎儿井技术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有争议。《史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东汉和大秦(罗马帝国)均为富庶大国,考虑摆脱安息中间商的控制,直接从事商贸。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临海欲渡,由于安息商人婉言阻拦,未能实现,但首次突破安息国的阻拦,将丝绸之路从亚洲延伸到欧洲。

魏晋南北朝时,丝绸之路有西北丝路(又叫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又叫永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

455年,波斯与北魏王朝建立联系。从这时到522年,《魏书》记载了10个波斯使团,前5次当是到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带来玻璃制品,后5次到493年迁都后的洛阳。《洛阳伽蓝记》记载:自葱以西,直到罗马,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北魏王朝在洛阳城南的伊洛间设四夷馆、四夷里招待客商。公元530年,波斯国遣使献佛牙。三年后遣使献方物。波斯通使南朝,走的是西域经吐谷浑境南下益州(四川),顺长江而下到建康(今南京)。

隋炀帝即位,有经略四方之志,遣使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各国,从西域获得玛瑙杯等奇珍异物。韦节撰《西蕃记》一书,扩大了隋对西域的了解,打破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长期隔绝状态。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得名,位于甘肃西北,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隋朝中期,西域诸国在张掖与中国互市。炀帝遣裴矩往张掖主持。裴矩撰写《西域图记》,除记载西域诸国的山川地理、风俗物产等情况,记下了通往西域的三条最主要的道路,称为北道、中道和南道,代表了隋时对西域各国的认识水平。

隋炀帝时,西域诸国商胡来长安、洛阳经商。裴矩奏请征四方奇技异艺在洛阳端门举行盛会,洛阳东市、西市、南市店铺设帷帐,列酒食,邀请西域诸蕃酋长、各国使者和胡商参加,集娱乐、贸易为一体。长达一个月的贸易盛会显示了隋朝中外交流的盛况。

隋唐大运河投入航运,加强了江南与中原的联系,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通过大运河运到洛阳、长安两京,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西方。640年(唐贞观14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大批犹太商人涌入中国。8世纪,日本遣唐使节带来很多西域文物到日本首都奈良。这些宝贵古代文物现代也在奈良正仓院保存。

唐初,西域各国对大唐表示归附。630年,伊吉城主归附唐,唐设置伊州,控制西域北道。高昌为垄断丝绸贸易,封闭西域南部进入中原的道路,商贾经过高昌需交商税。632年,大碛路恢复后,高昌王与西突厥联合,抢掠酉域其他地区商贾使者,阻止他们进入中原。

侯君集是陕西旬邑人,唐初入参朝政。贞观年间征吐蕃、高昌,取得平定高昌大捷。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高昌为西域古国,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是西域交通枢纽。地当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640年,侯君集平定高昌,在高昌设西州,置西州刺史。又在这里设安西都护府,屯驻军队。平定高昌同年,驻守于可汗浮图域(今吉木萨尔以北)的西突厥叶护归唐,唐政府设庭州,置庭州刺史,唐又将伊州、西州、庭州划入陇右道。

唐太宗李世民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唐高宗灭西突厥。至武则天女皇时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辖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四镇。唐朝疆域,东起朝鲜海滨,西至达昌水(阿姆河)。与新兴的撒拉逊帝国(阿刺伯帝国,大食)接壤。唐王朝是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国家,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支线,称“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的是唐太宗。敦煌、阳关、玉门等地成了“陆地上的海市”。

中国在历史上没有扩张性,只有被蛮族扰得火冒三丈才不得已出兵灭掉。唐朝经营西域,因不堪突厥骚扰愤起还击。630年,名将李靖以三千之众使得突厥主力土崩瓦解,而后与李世绩配合,灭东突厥。东突厥汗国纳入中国版图。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作先锋,开始经营西域。

哈密、鄯善臣服唐朝后,唐朝建西州和安西都护府,连续剿灭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不听话小国,建立以安西四镇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安西四镇为龟兹(库车)、疏勒(喀什)、于阗(和田)、焉耆,安西都护府则座落在龟兹镇,故治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唐朝时,两个新兴强国崛起,一个是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另一个是中东崛起的大食国(阿拉伯帝国)。670年,吐蕃对安西都护府发动第一次攻击,拉开争夺西域序幕。王孝杰,陕西潼关人,少年从军,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692年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重设安西都护于龟兹。从唐高宗到武则天的62年间,唐吐进行连续不断的拉锯战。

唐玄宗李隆基并不像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的那样,只会缠缠绵绵地泡杨贵妃。他也有雄心壮志,不满足作守成君主。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张孝嵩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中亚重要属国拔汉那。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经商的粟特人把它建成一座都城,据说一度美轮美奂,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城市,连接着安息、印度和中国三大帝国。

8世纪中叶,以突骑施命名的异姓突厥汗国崛起于中亚,历代可汗接受唐朝册封,成为唐朝下属的边疆民族自治政权。为对抗大食国在西域扩张,唐朝启用突厥族部落突骑施。从724至727年,突骑施渗入粟特的国境,远至撒马尔罕,与大食国人交战。这时突骑施在中亚的征战活动,作为大唐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出现。

突骑施败亡,大名鼎鼎的高仙芝登场。他出身将门之家,20岁拜为将军,官职和他那个骁勇善战的父亲一样,后升任四镇都知兵马使。当时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联姻,小勃律的转向使西域诸国向唐朝进贡的通道被堵死。公元747年,唐玄宗命高仙芝率步骑一万人远征。高仙芝率部行军百余日,抵达吐蕃连云堡(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南面依山,有吐蕃兵防守,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高仙芝进逼坦驹岭。坦驹岭是兴都库什山险峻山口之一。登临山口,沿冰川而上,别无蹊径。最后终于以千余人大破小勃律,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

高仙芝一战成名,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顶点,成为塔里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者和塔什干的宗主,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

事实上,唐朝进军范围止于葱岭,岭外主权的确立是诸国主动投附的结果。大食国占领波斯。诸国慑于大食“伊斯兰圣战”的压力,内政受控制,财税任征调,传统的多元文化难以持续。选择降唐,不过对唐改称都督、刺史,唐朝既不派兵进驻,又不干涉内政,一无所失,而唐朝既然接受降唐,也就承担了政治保护的义务。

初步解决吐蕃,高仙芝以石国无蕃臣礼节为由,发动石国战争,规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石国是粟特人建的城邦国,乃粟特诸国中方位最偏北国家。高仙芝领兵翻越葱岭,“深入七百馀里”,到大食国霸占的地盘。751年,怛罗斯(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战役爆发。

这一仗迟早要打,唐朝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大食国;大食国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军。高仙芝投入血本,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兵马,是马步混合部队,步兵平时以马代步,作战时下马。大食国兵力为宗教战士4万,加上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属国兵力,总兵力在15万至20万间,绝对优势。唐军步兵用陌刀,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骑兵一般用马槊,近身肉搏用横刀,横刀刀锋锐利,步骑两用(制造术后被日本学去,成就日本刀名声)。唐军抛弃魏晋具装铠,为唐十三铠,重量轻,防御力提升。唐军作战的最大优势是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

靠强弓硬弩,唐军一度压制大食国兵。战斗进行到第5天,葛逻禄(西突厥别部)雇佣兵突然叛变,大食国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中心,高仙芝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怛罗斯战役中,葛逻禄部族叛变为转折点。安西都护府精锐殆尽,但仅过两年,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

安西都护府实力恢复,有能力再次和大食国人较长短。按白寿彝先生的看法,唐朝退出中亚,不是因怛罗斯之战,是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结果。

造纸术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贡献,中亚虽也用纸,但没有造纸工业证据。在怛罗斯战役中,大食国人将中国战俘带回撒马尔罕,战俘中有长于造纸的工匠。最终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蒙古西征之前,中亚腹地的商队贸易已有一定规模。成吉思汗派遣回回商队长途贩运,筹措军饷。1218年,蒙古出资组织的450人的商队装运大批毛皮、丝绸、金银制品前往中亚花剌子模贸易,花剌子模劫夺了这批货物,这一事件成为蒙古大军第一次西征的导火线。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动脉,贯穿古代中国、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锡尔河地区、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通过地中海到达罗马。来往于这条道路的既有忙碌的逐利商人、自由旅行者,还有受命于国王出使远方的使者和前往宗教圣地朝圣的虔诚教徒。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3、14世纪前后,丝路是连接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古希腊、罗马的重要纽带。

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的有拜占庭人、波兰人、奥地利人、捷克人、俄国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及早期北欧汉撒同盟等地的商人,还有西域蒙古诸汗国及后裔统治的西亚、中亚的商人、色目商人等。他们一般携带金银、珠宝、药物、竹布等到中国出售,购买的主要是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

从欧洲到中国,路程遥远,途中难免有匪徒出没,《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然若结队至六十人同行,即当最危之际,亦与居家无异”。欧亚大陆经济交流駸駸兴旺,物资集散地形成。贸易中心是元大都,西方人称汗八里(今北京)。《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元大都贸易盛况:外城“建有许多旅馆和招待骆驼商队的大客栈,旅客按不同人种,分别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离的旅馆。”“世界上最为珍奇宝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还有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派使者和应募商人出海贸易的航程:自日南(越南中部)或徐闻(属广东)、合浦(属广西)乘船出海,顺中南半岛东岸南行,经五个月抵达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越南南部的迪石)。复沿中南半岛的西岸北行,经四个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卢(泰国佛统)。自此南下沿马来半岛东岸,经二十余日驶抵湛离(泰国巴蜀),在此弃船登岸,横越地峡,步行十余日,抵达夫首都卢(缅甸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于印度洋,经两个多月到达黄支国(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回国时,由黄支南下至已不程国(斯里兰卡),然后向东直航,驶抵马六甲海峡,泊于皮宗(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岛),最后再航行两个多月,由皮宗驶达日南郡的象林县境(治所在今越南维川县南的茶荞)。这就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

东汉时记载了与罗马帝国的第一次来往:中国商从广州出发运送丝绸、瓷器,经海路,由马六甲经苏门答腊到印度,采购香料、染料运回国;印度商人再把丝绸、瓷器经过红海运往埃及的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到达安条克,再由希腊、罗马商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加沙等港口经地中海运往希腊、罗马两大帝国的大小城邦。

三国时处于丝绸之路从陆地转向海洋的形成时期。由于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作战的需要,孙吴发展水军,船舰制造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了条件。

魏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广州为起点,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对外贸易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丝绸是主要的输出品。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公元6世纪至7世纪,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

到唐代,伴随着造船、航海技术发展,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以及非洲的航路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最终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元朝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并制定了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外贸管理法则。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期。

历代海上丝路分三大航线: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大食国和东非沿海诸国。广州、泉州在唐、宋、元时是大港口,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广州为唯一对外开放的大港,延续至鸦片战争前而不衰。

再说说郑和下西洋。明成祖诏令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远航了7次,抵达30多国。每次出洋或归来,都在福建驻留,长乐太平港是郑和船队主要驻泊地,泉州港是郑和远洋伺风出航的基地。郑和在闽逗留期间,督促造船,招募大批水手随同出洋。郑和每次出使所带大批珍奇及中国瓷器、丝绸等名产,有不少货物在福建置办,刺激了福建商品经济发展。一批商人冒充水手、兵弁混迹船队出洋,流寓东南亚各国,成为这些国家的华侨。

郑和的出使有一厢情愿的味道,企图执行明廷“用夏变夷”外交政策,确立对途经国家的宗主国地位。每次返回时,海外各国派贡使随船队到中国,其中不少人在福建沿海登岸,或滞留贸易,或上京朝贡。

郑和下西洋在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前87年。郑和船队的“宝船”长44丈,广18丈,访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沿岸30多国,为什么没有发现新大陆,发现新大陆这等好事为什么摊到了航海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欧洲人头上?追溯原本,哥伦布压根儿没想过发现新大陆,是摸索前往香料产地的航线时,误打误撞擦了美洲的边。郑和船队在印度洋打转,如绕过非洲好望角,本有可能发现新大陆。但郑和揣着朝廷成命,无意开拓海外市场,不可能走更远。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卒于途中,此后,大明不管怎么算账,也觉得出洋不划算,没有实际成果,也就再没有派出郑和船队那种规模的出洋使团。

连载:20170128-314-25页)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中科投资版权所有   电话: 01064920113    京ICP备2024062504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