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首页==   = =关于中科= =   = =新闻中心= =   = =行业动态= =   ==中科业务==   = =中科文化= =   = =中科艺术品= =   = =联系我们= =  
国家新闻

 
  副董事长吴总所著《陌生的老路》连载(一)  
发布时间 2017-02-07

 

《陌生的老路》连载

作者:中科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吴晓平

 

目 录

 

第一章  对“走出去”的历史追溯

1、直至秦代,中国与域外交流甚少

2、张骞通西域与罗马军团残部东来

3、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4、清代海外贸易是坐等送货上门

5、“三大件”技术外传与鸦片战争同步

6、“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第二章  去产能化的需要

1、科尔奈反思:为什么总是产能过剩

2、产能过剩的几个主要行业

3、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化解

4、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不可能提供答案

第三章  两个有些年头的理论问题

1、挤进效应与对外投资

2、产业空洞化:中国制造业的最大隐忧

3、圆珠笔和歼击机

第四章  从海外基地向国内提供能源

1、中国油田还能维持多少年

2、从出国打工到在海外当老板

3、从安大线夭折到“里海折戟”

4、苏丹:在战乱中提供中国所需石油的5%

5、安哥拉:中石油也有尴尬的时候

6、蓄势待发:海上钻井平台

第五章  矿产资源:富足与贫瘠并存

1、有关矿产资源的一堆数字

2、黄金:还不到强力出击的时候

3、在海外淘金的广西上林人

4、海外矿业:投入大,收效却不明显

5、白云鄂博:全球头号稀土大户

6、稀土的乱局至今也没有利落

7、稀土之战:中国相当被动

第六章  高速铁路走出国门

1、中国铁路长期跟不上趟

2、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

3、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头三脚

4、莫喀高铁:中俄关系的特殊成果

5、从美国西部快线到其他项目

6、从亚欧大陆桥到“X新欧”

第七章  对外国港口的承包和分包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港口

2、瓜达尔港:石油通道能缩短85%吗

3、并不存在的所谓“珍珠链”战略

4、比雷埃夫斯港:中远收购希腊第一大港

5、吉布提:中国和美国军事力量并存

第八章  挖运河:揽最大的活儿

1、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2、巴拿马运河:李嘉诚承包集装箱码头

3、巴拿马运河船闸:花落谁家

4、苏伊士运河区域:至今没有大作为

5、尼加拉瓜运河:有可能胎死腹中

6、泰国克拉运河:尴尬的新加坡

结尾的话:既然赶了个晚集

 

 

《陌生的老路》连载

作者:中科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吴晓平

连载(之一):第一章  1

 

第一章   对“走出去”的历史追溯

 

这里说的“走出去”,不是一句普通家常话,而是对中国政府一种战略模式的概括,即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同海外市场相连,而中国企业“走出去”却不大容易。为何这样说?从历史角度审视,在封建时代,中国人屡屡走出国门,却仅仅是做生意,在清代二百多年间,商人不出国门一步,等着洋商把银子送上门,至于开发别国的市场和资源,基本没有尝试过。

 

1、直至秦代,中国与域外交流甚少

 

中国人习惯于认为,中国文明史的长度达五千年。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黄帝是五千年前人。但是,黄帝那些故事仅是传说,而在历史论述中,传说不能作数。中国历史有案可稽的最早年代,司马迁撰《史记》时只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商代,只有帝王世系而无年代。五千年文明史中,仅三千多年有史可查。这种状况很煞风景,使得中国人说起五千年文明史时,理不直气不壮。而世界史的大框架是硬砍实凿的,谁也不能推翻。

如果有文字算文明起点的话,商代出现了甲骨文,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始于商朝。从那时起算,至今不过三千年出头。相比之下,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距今五千多年,希腊爱琴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距今四千多年,都比中国文明发祥早得多。

文明萌芽发育最早,凑得整齐的是古巴比伦(约公元前30世纪)。提到巴比伦,不能不提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在地图上的形状像月牙儿,称“新月沃土”。

苏美尔人定居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数个独立城市国家,每个国家的中心是保护神庙,由主持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公元前1763年,最后一位苏美尔君主瑞穆辛的首都拉尔萨城被巴比伦军队攻陷,从此苏美尔人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苏美尔的农业有灌溉系统,灌溉系统包括汲水吊杆、运河、水渠、堤坝、堰和水库。农民用运河淹地,用牛践踏农田和杀草,用鹤嘴锄挖地。秋季收割时,三人一组,收割后使用碾石分离谷粒和茎,使用打稻棍来分离谷粒及麸皮,最后用风分离谷粒和麸皮。

苏美尔文字是已知的最早文字,不包含现代人熟知的语法结构。苏美尔人用粘泥制成泥版,用削成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版上写字,文字符号的每笔按压部分痕迹宽深,拖出部分窄浅,像木楔一样。所以叫楔形文字。他们将各种事物画下来,图形越来越简单,于是形成了文字,刻写在泥板上晒干。发掘出的苏美尔文章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百科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文章。为长久地保存泥版,要晾干后再烧制。泥版文书不怕虫蛀,也不会腐烂,美中不足是太沉,每块重约一公斤,看每一块都要搬来搬去。

播种和收获时间要找到某种时日行程,确定周而复始的可靠途径。做到这点的简单方法是观察月亮盈亏循环。月亮由最初的峨眉月到下个峨眉月需29天半,把这样一个循环视为基本单位,后称一个月,累计月亮运行12个这样的计时单位,“年”就这样过去了,又到了开始播种的时候。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却不知道“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他们按照月亮盈亏把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的差别。巴比伦人将一天分成2小时为单位的12时制,每小时分60分,这个巴比伦时间时间概念至今为世界通用。

埃及文明始于公元前3500年,这时出现了象形文字,城市国家,冶炼铜器。第三王朝大规模修建金字塔。埃及最初的居民是含米特人,后与闪米特人融合,创造埃及文明的就是这个混和民族。

古埃及政权陆续经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大食国人经营,从法老时期以来,种族没有大改变,今天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的居民的体貌特征,与古埃及时期的雕刻和绘画上的形象相似。

希腊最早的米诺斯文明始于公元前2500年,19世纪末在希腊克里特等地发现大量遗迹。考古依据包括早期象形文字及中期线形文字;成熟的青铜冶炼术及出土的冶炼青铜器;早期城堡,中期的克诺索斯等地的王宫,尤其是后者,在各早期文明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紧随其后的是希腊南部的迈锡尼文明,始于前1600年,《荷马史诗》记叙的主要是这一时期的历史。19世纪在希腊迈锡尼,泰林斯等地发现了城市遗迹,大量青铜器,还有线形文字。然后是两百年的荷马时代,这时希腊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武器和工具普遍铁制。

希腊罗马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是希腊文明与犹太文明的混合产物,《新约》用希腊语创造,主要传播者也是罗马帝国中的希腊人,只奉《旧约》的犹太教严禁偶像崇拜,而基督教各流派都可以绘画雕刻圣像,这是希腊化的典型特征。

按照传播论的说法,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出青铜文明后,向西发展为希腊文明,向东发展出印度、波斯、华夏文明,形成青铜文明的全球体系。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是各自生长的集体无意识结果,彼此间没有关联,传统人类学的逻辑起点是企图描述共时性的文明结构,认为人类拥有共同基因,做出来的东西是一样的。荣格式的集体无意识固然有作用,但核心却是传播,因为互相传播和影响,形成了共同体。因为这个共同体的外缘,还应包括北非、希腊和美洲。正因为各文明之间有着远超出我们想象的交往,才形成这样一个世界体系。

关于传播论,汤因比有中肯的说法:“传播论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必须指出,原始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作用,由于人性一致的原则,我们应当记住原始创造的火花或种子可以迸发出任何生命的火焰或花朵。”文化并非全部依靠传播扩散,更大程度上是创造的。早期,汤因比睿智的声音尚未曾出现,国际学术界普遍相信传播论。毕竟,只有创造出来的文化才稀有,而大部分文化是相互传播的。

中原与欧亚草原间早就有交流。距今一万年前,先民发现石块中有些卓尔不群的石头,从中原出发,向西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输出璀璨的石头,后来称玉石。战国时,中原丝绸、漆器、铜镜经由草原民族远播至新疆、坦阿尔泰及更远的希腊,欧亚草原流行的动物纹样传入中国北方,被中国工匠借鉴和创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西达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在辐员广大的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虽然秦朝已逝去两千年,今人还能通过参照物近距离浏览秦人的模样。参照物即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于1974年,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的组成部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深5米左右,每隔3米架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共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载秦国男人身高165cm左右。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各有不同,俑大部分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其中长铍,金钩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战国后期,中原诸侯国较多使用铁器,相比之下,秦军铁兵器不如中原,统一后才接收中原冶铁技术,从青铜武器向铁兵器过渡,秦军装备显示了新旧结合、新旧交替持点。秦始皇陵兵马俑不论步兵、骑兵或车兵,都装备弓、弩、箭。一号俑坑的步兵都“背负矢箙,手持弓努”;二号俑坑有弩兵队列。骑兵武器不是刀、剑、矛,一手牵马疆,一手作提弓状,配备弓箭。秦朝与中东少有交流,谈不上用域外装备思路改善装备建设。

相比之下,希腊的盔甲并非只有军队所有,而是金属作坊里大量生产的商品,拥有者一般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约从公元前11世纪始,西方青铜盔甲成本日益低廉,有产平民都可以装备。平民组成的重装步兵有强大战斗力,过去那种贵族们玩儿的捉对厮杀,无法与公民步兵抗衡。这军事势态也促成了古典希腊世界民主体制的强势地位。

公元前6世纪,波斯军队已有披甲骑兵和棉甲轻骑兵,装备优于后来的秦军,秦军装备青铜器,而早在波斯前两百年的亚述开始,西方就进入铁器时代。波斯引以为傲的波斯剑(大马士革弯刀鼻祖),波斯矛,锁子甲(即波斯软甲)等,都是世界顶级装备。

希腊重步兵着青铜铠甲,头戴科林斯式封闭头盔,一手持盾,一手持多利亚重矛。公元前409年的马拉松战役,一万雅典重步兵击溃数万波斯步兵和车骑兵。公元前4世纪,希腊重步兵败于马其顿步兵。马其顿步兵只穿戴点缀金属片的轻便皮甲。公元前2世纪,马其顿步兵败于最具机动性的罗马步兵。这几百年间西方世界的铠甲技术进步神速,铁甲逐渐克服了延展性方面的技术缺陷成为铠甲的主流。

罗马铠甲是铁铠与皮甲的混合体,最大限度保留古典铠甲的防护能力而不影响机动性。罗马头盔基本保留了科林斯式头盔的防护性能,但士兵的视野有所改善。而在古代中国,因为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板片式铠甲和金属头盔从未出现过。若论防护力,秦式金属片挂甲要逊于板片甲和锁子甲,而且秦始皇兵马俑无一戴头盔。

古代刀剑分两种,一种主要用于劈,一种主要用于刺。罗马人开始用剑无特色,模仿希腊重步兵的宽口重剑和色雷斯短剑。后来罗马人发现伊比利亚人使用的剑更轻便,仿造和使用西班牙双刃剑。罗马人改进步兵剑的剑身和剑柄,使得剑的重量和重心位置称手。西班牙双刃剑和罗马的铠甲,头盔和长方形大盾成为步兵近战的完美组合。

西班牙双刃剑一般用于盔甲齐全的持盾步兵,长项是劈刺,防御功能由盔甲和盾牌承担。这一致命弱点使得西班牙双刃剑在长剑的柔韧性问题改善后就从战场上消失。在刀剑方面,秦代刀剑还都是青铜器,汉代是青铜刀剑向铁制刀剑过渡的时代,比西方晚7个世纪。

古罗马之前,欧洲就进入了铁器时代,古罗马的军队普遍用铁剑。不过,古罗马的炼铁技术不高明,长期停留在海绵铁水平,铁剑比不上春秋时的青铜剑,更比不上汉代铁剑,汉代铁剑使用了生铁冶炼技术,而罗马人始终没掌握熔炉、鼓风机、粹火和煤炭等技术。从纯技术角度看,古罗马的剑逊于同时代的中国,有些“瓜菜代”。

连载(之一):(第一章,第1节,1-5页)20170123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中科投资版权所有   电话: 01064920113    京ICP备2024062504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