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押宝新三板“IPO概念股”是个技术活
2016年12月30日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从新三板到主板创业板,从挂牌公司到上市公司,一次“鱼跃龙门”的成功往往也能带来股东财富的飞升,受此诱惑,押宝新三板“IPO概念股”近来热度颇高。不过,在各路投资机构眼中,对新三板拟IPO企业的押宝绝不是简单的“集邮”、“扫货”,企业质地、估值水平、时间成本等,均是衡量风险与收益的砝码。
中科招商日前公告,拟入伙“投资于新三板创新层和拟IPO企业的有限合伙企业”,该合伙企业注册资本6.01亿元,其中,中科招商出资2亿元。中科招商表示,本次对外投资是支持新三板和拟IPO优质企业发展、发挥专业团队投资优势的重要举措,可充分调动公司的资源优势并发挥控股企业间的协同效应。
在其个人公众号上,中科招商副总裁朱为绎撰文指出:与PE投资拟上市公司相比,投资新三板IPO辅导备案企业有四个优势:一是可能没有更长的锁定期;二是有退路,万一标的公司IPO被否,还能通过新三板市场转让退出;三是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相对规范;四是这些企业在新三板融到了足够的资金,能承受IPO排队期间的资金压力,没有太多的资金风险。
不过,朱为绎也告诉上证报记者:“赚钱机会不小,但申报IPO材料的企业中确实有滥竽充数的,迁址扶贫县的企业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这种投资很考验真本事,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
早在新三板此轮扩容之初,朴易资本董事长尚志强就开始关注到其中的拟IPO企业。在他看来,随着挂牌企业增多,筛选难度加大,投资者需要一些明确的投资策略和概念,而投资拟IPO企业正是契合了这样的诉求。不过,其中难度也显而易见。首先,投资者需要有投行眼光和PE投资逻辑,对标的公司的财务情况、行业成长性、未来市场行情都有较为精准的判断;其次,投资者要有获取筹码的能力,优质企业的股份必然是被惜售的,从二级市场获取大量筹码的可能性不大,对拟IPO企业的投资往往要直接与企业商谈定增入股,而做市商、保荐机构也会知悉一些获取筹码的机会。与此同时,尚志强也坦承:“我们投的大部分拟IPO项目都是很早就入股了,在一些标的公司,我们还是原始股东。近期才投资的并不多。”
某投行人士还向记者强调了IPO辅导期的时长问题,如公司辅导期过长(超过两年),一方面可能意味着存在难以解决的障碍,另一方面企业对IPO或许并没有太重视。尚志强也表示:“现在看的Pre-IPO项目,应该在明年报材料,其进度不能太滞后。”
跨市场套利的诱惑面前,也有人不为所动。朱雀投资的一位新三板资深投资经理就向记者坦言:“能借这波IPO概念赚钱的人可能已布局良久,现在再去蹚水,风险挺大的。我们还是坚定地站在产融结合的角度投资新三板,套利不是我们的策略。”
鼎锋明德投研总监陈宗超则向记者表示:“最关键的还是看企业成长性,此外也要考虑企业的体量,我们不会因为一家企业申报IPO就立马青眼有加。”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也有相似的看法,他指出:“我们跟踪研究了一批优质企业,治理规范,最近两个年度财务报表数据都很好,行业前景也还有向上空间。然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都自然而然地落入了IPO区间,这一进程就很正常。但反过来,企业宣布接受IPO辅导,则不一定就等于贴上了优质公司的标签。”
事实上,面对个别被热炒的拟IPO企业,有投资机构选择“见好就收”。沪上某PE机构的投资总监就告诉记者,其曾投资一家河北的拟IPO企业,受益于“扶贫政策”,该新三板企业市值翻倍。“我们在当天高点就清仓了,因为算了一下,该企业即使IPO成功,按目前的增长率,市值大概也就再翻一倍。但加上等待时间(包括上市后的锁定期),换算成年化收益率,好像也不怎么划算。”
与此同时,一些IPO概念股的股东也出现了变化。如近期宣布迁址西藏的挂牌公司恒信玺利,连日来换手率颇为活跃,日成交额最高达3.09亿元(11月15日)。而从公司股东结构看,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仅90人;到11月15日,其股东人数已经增至276人。结合其近期交易情况可推测,老股东中不排除有人已择机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