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年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德考核
2012年10月08日 19:34 来源:新华网
推动科学发展,领导班子是关键,干部队伍是骨干。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健全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精锐之师”。
锤炼党性党风 重视德的考核
各地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全面加强、整体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形成了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领导班子建设始终。176名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200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中央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从2003年开始,中央连续十年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推行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组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
领导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中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水平。各地普遍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全委会对常委会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和实行民主生活会测评制度。普遍建立领导班子内部谈心、上级与下级谈话、提醒谈话制度。连续三年全面开展对中央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坚决纠正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现象。
十六大以来,涌现了郑培民、任长霞、王彦生、王伯祥、沈浩、杨善洲、李林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优化班子结构 增强整体素质
换届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利契机。各地深化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突出“一把手”选拔配备,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选配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班子整体功能明显增强。
各地坚持选好选优,着力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放到党政正职岗位上来。注重基层领导经历,地方党政正职一般从具有下级党政正职任职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实施“一把手”培养工程,中组部每年举办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和县(市、区、旗)长进修班,对县委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和任职培训。加强对“一把手”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的研究。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制定印发《关于落实优秀年轻干部选拔配备要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正省部级、副省部级、正地市干部和县党政正职不同年龄段干部的配备要求。印发《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两次开展省部级后备集中考察和补充调整工作,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好的省部级后备干部队伍。加强省部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和动态管理。
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女干部数量有了新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女干部达164.5万人,约占公务员总数的23.4%。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地厅级和县处级女干部占同级干部的比例分别为10.8%、13.9%和17.1%。注重选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继续从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选派干部挂职锻炼。目前,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干部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干部担任。党外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配备数量都有一定增长。
科学配备领导班子。一是优化年龄结构。既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防止简单地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印发《关于防止县乡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意见》,保持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动态平衡。二是优化经历结构。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明确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成为分管工作的内行。三是优化来源结构。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注重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公务员,注重选派党政机关中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有计划地从农村、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班子。
积极推进干部交流。近10年来,每年全国党政干部交流总量在27万-40万之间,占全国党政干部总数的5%左右。一是关键岗位重点交流。坚持把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作为交流的重点对象,对新提拔的地方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组织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的正职领导成员实行异地任职。目前,31个省区市党委书记全部由交流干部担任,政府正职除民族自治区以外交流干部22人;市、县、乡党政正职干部全部实现交流任职。二是服务发展专项交流。选派干部人才援藏、援疆、援青,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国家重点工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信访岗位挂职锻炼,选派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到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选派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三是注重基层上下交流。2010年以来,连续3年集中组织开展中央单位与省区市双向交流任职工作,共交流司局级干部251人。四是打通壁垒横向交流。加大地区、部门、重要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力度,干部的正常流动渠道进一步疏通。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内部轮岗和跨部门交流,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以上干部的轮岗交流逐步形成制度。
实施重点管理 创新体制机制
各地不断深化干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干部管理系统化类别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重点管理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印发《关于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管理的若干规定》,各省区市有效加强了市地州盟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建立直接负责实施新任市地州盟党政正职任职培训制度,对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特殊情况下的配备调整要报经中组部同意。举办了第1期市党政正职任职培训班。
重点管理县委书记。印发《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县委书记选拔任用按程序报经省级党委常委会议审议、县委书记要有地方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县委书记任职培训由中组部统筹组织实施、县委书记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范围内述职述廉、省级党委巡视工作延伸到县等20条重点管理举措,形成了县委书记重点管理的制度体系。
重点管理乡镇党委书记。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乡镇党委书记人选要在县委全委会和全县领导干部会议范围进行民主推荐、乡镇党委书记一般应任满一届、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由市委主要负责、关心爱护乡镇党委书记、制定和完善乡镇党委书记考核评价办法、强化日常监督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一系列措施。(记者 周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