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初试智能体:让AI长出“脑、眼、四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在不久前落幕的国际金融展中,大模型是最热的话题。“从2021年开始的AI时代,每一年都是一个元年。”有观众向记者表示,AI技术发展速度太快,作为从业者必须及时跟上技术应用的脚步。在被称为“智能体元年”的2025年,聚集了资金、人才、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金融行业成为智能体落地应用的前沿“战场”。 “金融业大模型应用将从以模型预训练为重心的上半场,走入以先验知识+后训练+智能体应用的下半场。”工商银行(7.640, -0.04, -0.52%)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表示。然而,这对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基础与工程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模型上半场”的知识库梳理、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模型调优一个都不能少,另一方面,当智能体开始重塑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金融机构需要在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余滨认为,金融智能体的落地过程中,结合金融机构内部经验的金融大模型是“大脑”,实时感知专业知识、数据的金融知识库是“眼睛”,能够及时调用推动业务落地的金融工具集是“手脚”,在初步搭建智能体后,还必须通过相关评测来做“体检”,确保金融智能体在安全合规的基础上能够稳定提高运作效率。系统性工程也意味着,在搭建金融智能体的过程中,“脑、眼、四肢”一个也不能少,这对AI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能力发展、应用生产模式变革都提出新的要求。 在商业模式方面,目前蚂蚁数科的金融智能体服务模式既可以支持私有化部署、SaaS订阅服务,还可以支持基于效果计费的“RAAS”模式,对成熟度较高的产品基于可以预判的效果,与客户形成商业解决方案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