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首页==   = =关于中科= =   = =新闻中心= =   = =行业动态= =   ==中科业务==   = =中科文化= =   = =中科艺术品= =   = =联系我们= =  
国家新闻

 
  《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43连载  
发布时间 2025-06-24

 

 

            《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43连载

                              作  者:冯精志  吴晓平

                        第三章第2 201-20520256   24

 

 

2、李达:南湖的那艘画舫

   189010月,李达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佃农家庭,祖父李光亮靠几亩薄地养了两男两女,次子是李达的父亲。李达5岁就跟着父亲识字,后入永州中学。15岁中学毕业,家境贫寒,就业无门,只得报考师范学校。师范培养师资,不收学费。

1909年秋,李达考入北京优级师范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这所学校的宗旨是造就初级师范学堂的师资。校址在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清代为琉璃窑厂,刚创办不久。他觉得可以踏下心来好好学了,没想到1912年秋学堂暂时停办。他只得回湖南,先在一所中学任教谋生,后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和湖南优级师范读书。 

1913年,李达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留学头一年患肺病,只得回国养病。养病3年,他与人合伙开药店。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学的是理科。

19185月,段祺瑞与日本签订以苏俄为假想敌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议》,公然允许日本军队进入东北。日本“假虞灭虢”和段祺瑞政府引狼入室协议,激起留日学生愤恨。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李达是救国团主要成员,率先遣队上百人,于5月中旬抵达北京。他同救国团阮湘等与北大学生许德珩于521日组织两千余学生请愿。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活动,许德珩后来称它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预演。

游行请愿没达到预期目的,却使李达转向。他后来说:“这次挫折,使我们深切地觉悟到: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没有用;在反动统治下‘实业救国’道路也是一种行不通的幻想。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

李达再次东渡日本后,放弃探矿专业。有文章说他师从河上肇,没有详实依据。河上肇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主办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杂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由河上肇著,1929年在日本出版。1930年由李达译成中文,同年6月出版。毛泽东在这本书上留下批注文字约110字,没留下具体时间,根据批注内容可推测批读这本书是抗战爆发后。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6月初,李达撰述《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寄回国内,在上海《民国日报》邵力子主编的觉悟副刊发表。两篇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初步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同年陈独秀被捕,李达没见过陈独秀,却发表《陈独秀与新思想》一文,说:“我们对他应该要表两种敬意,一敬他是一个拼命‘鼓吹新思想’的人,二敬他是一个很‘为了主义吃苦’的人。捕去的陈先生是‘肉体的’陈先生,并不是‘精神的’陈先生。‘肉体的’陈先生可以捕得的,‘精神的’陈先生是不可捕得的。”

19208月,李达从日本回到上海,拜访心仪已久的陈独秀,借住陈寓亭子间。陈独秀请李达主编《共产党》月刊。该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时在日本)、陈公培、陈望道、沈玄庐、李达等8人成立共产党发起组,推举陈独秀任书记。

在建党活动中,李达是宣传喉舌,翻译出版考茨基的通俗著作《马克思经济学说》,以及《社会问题总览》和《唯物史观解说》等。《马克思经济学说》19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社会问题总览》的著者高畠素之是《资本论》日译者,李达中译本于19214月由中华书局作为新文化丛书出版。《唯物史观解说》著者格尔曼·果特是荷兰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李达译本于19215月由中华书局作为新文化丛书出版,这是他对照日译本和德译本的全译本。

 

 

58人》:中国共产党的缘起-43连载

  者:冯精志  吴晓平

第三章第2 201-20520256   24

[ 点击数:6]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中科投资版权所有   电话: 01064920113    京ICP备2024062504号-1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