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蔡翠红 2025年03月03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指出:“要引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兴领域规则制定,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治理挑战。特别是对于数据这个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来说,数据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此外,算法偏见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影响决策透明度与公平性;技术垄断使发展中国家难以公平参与人工智能竞争,导致数字鸿沟扩大;人工智能军事化风险则可能威胁全球安全;人工智能自动化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等等。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治理规范,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各国协力绘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未来蓝图。中国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中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基础上,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并在规则制定、合作机制建设、实践推广等方面持续贡献力量。 作为责任践行者,中国在国内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治理实践,为国际社会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中国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算法监管、数据安全、伦理审查体系,为全球人工智能监管提供经验参考。此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数字合作网络共享人工智能治理最佳实践。在数据治理方面,中国提出“数据主权”与跨境数据流动结合的治理模式,探索兼顾数据安全和全球数据共享的平衡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治理框架。 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合作需要在规则协调、技术普惠、安全可控三大方面取得突破,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非成为技术垄断、数据壁垒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性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不仅关系到全球科技创新的方向,也关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类共同福祉。只有通过国际协调与合作,才能携手打造公平、安全、可持续的人工智能未来,让科技进步真正造福全人类。 (作者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03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